山間農特産直通大灣區-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12 09:27:29
來源:貴州日報

山間農特産直通大灣區

字體:

  金秋時節,六盤水市水城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內,獼猴桃的清甜漫過田壟,豐收的笑意寫滿農戶臉龐。

  果農張軍蹲在軟布鋪就的泡沫箱前,小心翼翼地將獼猴桃碼放整齊。“現在摘果有‘硬標準’,糖度不達標絕不下樹,這都是廣東專家的再三囑咐!”陽光下,果子錶皮的絨毛泛着光澤,再過48小時,它們就將跨越1200公里,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家中。

  2021年,廣東省中山市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正式建立結對幫扶協作。兩地統籌生態、科技、産業優勢,在群山環抱間建起一座集“生態保護、科技創新、産業融合”於一體的水城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

  這場山間與灣區的精準對接始於技術賦能,自此科技的種子便在這片土地上發了芽。

  如今,産業園的工作人員只需點開手機,授權連接氣象監測站,空氣溫濕度、雨量等數據便實時呈現。

  “以前澆水施肥全憑老經驗,現在每一步都有‘説明書’!”米籮鎮獼猴桃種植大戶羅光祥的感慨裏,藏着傳統農耕向智慧農業的轉變。中山市農業專家團隊帶來的標準體系,不僅讓涼都獼猴桃成為貴州省首個通過國家標準委備案的市級地方標準産品,更推動其成為大灣區商超的爆款。

  豐收的甜,順着山海間的紐帶,也傳到了佛山市民的心間。

  千里之外的佛山,一壺香氣四溢的雷山銀球茶,伴着市民開啟新的一天。渠道對接的深度拓展,讓貴州生態農産品站穩了灣區市場。

  一個個茶區轉型升級,一個個景區聯袂而至;消費協作賦能産品擺上“貴粵薈”貨架,入駐“廣東農産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台”,貴州“土特産”逐漸成為大灣區市民的健康新選。

  2021年以來,廣東幫助採購或銷售貴州農特産品953.91億元,累計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531個、“圳品”73個……貴州農特産端上了大灣區市民的餐桌。

  夕陽下,滿載獼猴桃的物流車從六盤水出發,向着灣區方向一路前行。(記者 魯媛)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