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走進位於遵義高新區的貴州藍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各條生産線正高速運轉、火力全開。原材料鋁在這裡經過壓鑄、精密加工、數控加工等20多道工序後,“變身”為新能源汽車所需的機殼組件。這些都是公司和成渝地區客戶簽下的訂單産品。
隨着成渝地區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升級,這家遵義龍頭企業緊抓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機遇,引進新設備和高端人才,充分發揮特種合金材料研發、熔煉、高壓鑄造等工藝優勢,開啟“成渝所需、藍輝配套”合作模式。
“我們每月為成渝客戶生産交付2500套新能源汽車電機殼、前後端蓋等産品,預計今年總産值達2億元。”公司負責人説。
這樣的場景,正是遵義市主動嵌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生動縮影。
2024年,《貴州省遵義市主動服務和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汽車産業鏈“融入成渝、配套成渝”的戰略方向。隨後,該市積極對接重慶長安汽車、成都客車、賽力斯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優質汽車生産企業,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鏈關鍵環節,主動承接成都、重慶兩地的汽車零部件産業轉移。鼓勵本地企業主動嵌入成渝地區整車企業的創新鏈和供應鏈,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配套供應能力,加強新産品研發創新,積極開拓汽車零部件新賽道。
為進一步系統推進産業配套,《遵義市零部件基地建設發展規劃》編制&&,全面梳理遵義零部件産業的發展現狀與環境,明確總體思路、優化産業布局、突出發展重點。《規劃》以零部件産業為核心,向上游延伸至原材料領域,向下游拓展至整車製造領域,着力貫通“材料—零部件—主機”的全産業鏈條。重點聚焦汽車零部件等五大特色産業,並創新繪製“一圖三清單”,成為遵義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産業配套“行動指南”,極大增強了本地企業的對接信心和發展動能。
貴州正合鋁業集團新投産了年産20萬套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産線,目前已與長安、吉利、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建立了穩定合作關係;貴州航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標長安集團價值1億元的35萬套汽車核心零部件訂單,主要生産電機殼和端蓋等高精度部件……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本地零部件企業正從簡單的生産配套,向嵌入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轉型。
瞄準成渝地區新能源汽車廠商對輕量化、高強度零部件的迫切需求,遵義市年産500萬隻輕量化合金汽車輪轂生産線建設項目(一期)和年産20萬套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製造及特種鋁合金材料生産項目正全速推進。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7億元。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提升為成渝汽車産業提供核心配套能力。
産業配套之外,遵義市也在下游應用場景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9393槍、充電站664個、換電站8座,總功率達56萬千瓦。完善的充電網絡不僅服務本地市民,也為成渝地區新能源汽車在遵義的通勤、物流提供無縫支持,成為遵義吸引成渝産業合作的又一加分項。
在産業配套與基礎設施雙輪驅動的同時,制度化的合作機制正在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遵義市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和《遵義市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5年重點項目清單》印發,明確將“推動與成渝的鋁、鈦合作”“支持巴斯巴、新藍輝等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等內容納入今年工作重點。清單管理、項目化推進,意味着合作不再停留在框架層面,而是轉化為可考核、可跟蹤的具體行動。
這些政策紅利正加速轉化為生産線上的實際效益,讓一輛輛搭載“遵義産”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車在成渝地區駛下生産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布局,正將昔日內陸腹地變為今日産業協同的前沿陣地。(記者 錢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