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地,英雄花開——第八屆見義勇為表彰大會英模群像記-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08 17:56:00
來源:貴州省見義勇為基金會

貴州大地,英雄花開——第八屆見義勇為表彰大會英模群像記

字體:
  9月6日,第八屆貴州省見義勇為表彰大會在貴陽舉行。4名見義勇為英雄、1個英雄群體、15名見義勇為模範和5個模範群體受到表彰。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着不同的年齡和背景,卻都在他人危難時刻,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挺身而出。

 水火無情,人間有義

  水中救人的英雄們,用生命托起生命

  水,本是生命之源,卻在瞬間吞噬生命。面對溺水者,他們縱身一躍,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

  黃磊,年僅26歲的畢節小夥。2022年8月9日,他在聽到呼救聲後,毫不猶豫跳入河中,成功救起一名小女孩後,再次返回水中營救小男孩,最終因體力不支被旋流吞噬,生命永遠定格在青春年華。

  鄭尚瑞,福泉中學高二學生。2022年6月24日,為救落水同學,19歲的他奮力將同學推離深水區,自己卻被急流卷走。他的課本還攤開着未解的方程,人生卻已寫下最壯烈的答案。

  萬宇,安順市齊伯中學學生。2022年8月28日,他為救落水同學,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同學得救了,他卻因體力透支沉入水底,用一己之軀詮釋了無畏與擔當。

  羅世凱,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村民。2023年7月31日,他為救被漩渦困住的少年,奮不顧身跳入湍急河水中,最終因體力耗盡不幸溺水犧牲。

  彭發財,68歲的龍裏縣村民。2022年6月28日,他為救落水工友,奮力將兩人推上岸,自己卻因體力不支沉入水底,用最後的力量完成生命的托舉。

  還有錢建坤、張文軍、趙錦雄、龍光亮和李昕……他們或在急流中托起生命,或在水潭中挽回鮮活,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完整,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

  火海逆行,向死而生

  面對烈焰,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火魔肆虐時,人們向外奔跑,他們卻向火而行。

  羅家富與羅仕友,黔西南州普安縣的村民。2023年2月12日,家鄉突發山火,他們毫不猶豫投身滅火隊伍。經過3小時奮戰,明火被撲滅。然而,在排查暗火時,風向突變,山火瞬間復燃,將兩人吞沒。羅家富不幸犧牲,羅仕友被嚴重燒傷。他們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守護家園的至高責任,直至獻出生命與健康。

  楊麗濤,現役軍人。2023年1月9日,在家的他遭遇居民樓大火。在沒有專業設備的情況下,他用浸濕的口罩捂住口鼻,兩次衝入火海,救出一名渾身燒傷的男子和一名6歲兒童,並組織群眾連接消防水帶初步控火,雙手被燙傷卻渾然不覺。

  郭成榮,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2023年11月2日,她發現鄰居家濃煙滾滾,屋內傳來孩子的哭聲。她毫不猶豫地用鋤頭撬開大門,衝進濃煙瀰漫的火海,摸到緊閉的臥室門並奮力撞開,最終從一片火海的臥室中救出5歲的女童。

  楊俊,退役軍人、機關幹部。2022年5月12日,面對煤氣罐爆炸的烈火,他三次衝進火海,救出傷者,拉出着火的煤氣罐,組織群眾滅火,用專業和勇敢避免了一場更大災難的發生。

  袁慶龍,中共黨員、退役軍人。2022年8月20日,他三次衝進被大火吞噬的樓房,救出被困男童、轉移車輛、搶出煤氣罐,手掌被劃傷鮮血直流,濃煙嗆得肺部仿佛炸裂,卻堅持完成救援。

  代清魚,六盤水村民。2023年9月7日,他徒手從六樓屋頂救出被困火海的鄰居祖孫三人。沒有安全繩,沒有支撐點,只有對被救者“有我在,不要怕”的堅定承諾。

  丁文木,修文縣村民。2022年5月8日,他兩次衝進燃燒的酒房,救出兩名被困群眾,自己身體30%被燒傷,軀幹、右上肢、雙下肢均被灼傷。

 危難時刻,挺身而出

  不同場景,同樣選擇

  除了水火險情,還有更多見義勇為的壯舉在貴州大地綻放光芒。

  田茂凱,村委幹部。2023年12月17日,在凝凍高速路上,他冒着連續追尾的危險,救下車流中的幼童,自己和妻子卻遭受失控車輛的猛烈撞擊。五次手術,終身殘疾,妻子右下肢截肢,但他們無怨無悔。

  周訓才,社區幹部。2022年5月21日,他徒手攀爬四樓,救下頭部卡在護欄縫隙中的男童。身體懸空在護欄之外,全靠右腳和左手兩處着力點苦苦支撐,最終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韋安剛,村黨支部書記。2022年1月27日暴雨夜,他冒着大雨跳入河中,徒手拉開車門,從四輪朝天的倒栽事故車裏,一連救出4名被困人員。並在岸邊對昏迷者進行急救,直至其恢復意識。他在風雨中為陌生人打開了生命通道。

  張國慶,銷售員。2023年7月19日,他面對持刀行兇的歹徒,毫不猶豫上前制止,緊緊抓住歹徒右手,阻止其繼續行兇,最終協助民警將歹徒制服。

  胡國柱和劉廷順,面對持刀傷人的兇徒,他們巧妙配合,用凳子砸向歹徒,最終在激烈纏鬥中將其制服,保護了受害人的生命安全。

  張訊和邰秀銀,機關幹部。2022年10月15日,他們果斷制止持羊角釘錘行兇的歹徒,保護了他人生命安全。

  方勝和曹勇,2023年12月16日,他們不顧沼氣危險,跳入深達15米的化糞池,救起昏迷的村民,用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從死神手中搶回生命。

  陳大會和陳土生,爺孫倆。2022年6月19日,他們冒着傾盆大雨,挨家挨戶敲門叫醒村民撤離,成功預警山體滑坡,挽救了18名村民的生命。

  英雄背後,是平凡與偉大

  這些見義勇為英雄模範,來自各行各業,有着不同的生活軌跡,卻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他們中有現役軍人,有退役軍人,有中共黨員,有村黨支部書記,有人民教師,有保安人員,有普通村民,有社區幹部,有銷售人員,有輔警……

  他們是父親、是兒子、是丈夫;她是母親、是女兒、是妻子。他們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着對生活的熱愛和眷戀。但在那一刻,他們選擇了勇敢,選擇了擔當,選擇了將他人的生命放在首位。

  圖為見義勇為模範楊俊

  會後,當記者採訪這些英模和家屬時,他們依然如往常那般樸實,説到動情處,他們潸然淚下,真情流露。

  見義勇為英雄黃磊的父親黃朝全回想起兒子生前的點點滴滴時,眼淚奪眶而出,他顫抖地説:“兒子很優秀,1米82的個,在我們老家還組織了一支籃球隊,鄉里鄉親都很喜歡他。”在談到黃磊見義勇為的舉動時,黃朝全並不意外,“兒子這樣做,我一點都不意外,我們平時就是這樣教他們的,如果我當時在現場也會去救落水的小孩。”

  見義勇為模範楊俊向記者描述當時救火的場景時,神情依然鎮定自若,“雖然我已經退伍,但十幾年的軍旅生涯,讓我早已將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刻在骨子裏了,以前我和戰友們並肩同行,這件事我一人面對時我依然不畏懼,因為救援的專業技能、保護他人的本能,讓我在面對這件事時只會選擇挺身而出。”

  見義勇為模範劉柯是一名消防員,救援是他的職責所在,但這次救援發生在他休假期間,“救援不分工作還是休假,日常的訓練讓我單獨在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也能處理,獲得這個榮譽我很意外,因為我就是一個消防員,我以後會更多傳承這種美德。”

  這就是貴州的英模——平凡,卻足夠鏗鏘;溫暖,且足夠有力量。而他們的家屬,用理解與驕傲,為這份勇氣寫下了最動人的注腳。

  他們的故事,需要被銘記;他們的精神,需要被傳承;他們的家庭,需要被關愛。

  黔山不負英雄,溫暖從不缺席

  表彰大會開始前,主辦單位播放了一段短片,短片詳實描述了每個見義勇為英模的高尚義舉,這不僅是對當時壯舉的記錄,更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銘記這些英模身上閃耀着的人性光輝。

  貴州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見義勇為工作,不斷完善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障機制,切實解決見義勇為人員的後顧之憂。貴州省見義勇為基金會自2008年成立以來,走訪慰問了6800多人次,從英雄子女的助學費用,到受傷英模的醫療補助,再到困難家庭的生活幫扶,讓 “英雄流血不流淚” 踐行在貴州的每寸土地上。截至目前,貴州見義勇為基金會已表彰獎勵省級見義勇為人員114人、先進群體23個84人,發放獎勵金1895萬元、撫慰金95萬元。

  見義勇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長期積澱的道德品質在瞬間的迸發;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全社會正義能量的集中體現。

  英雄不孤,因為有你我同行;正義永駐,因為有心手相連。在貴州這片熱土上,見義勇為的精神之花,必將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陳果果、楊詩立、李景、李澤雲)

【糾錯】 【責任編輯:謝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