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90後拼出一條億元産業鏈-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07 09:56:05
來源:貴州日報

四個90後拼出一條億元産業鏈

字體:

  9月3日,貴州鎮寧産業園。27歲的姚秉忠坐在辦公室裏一邊查看訂單,一邊算賬。在他身後的倉庫裏,幾十名工人正將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鎮寧小黃姜裝入印有“黔貨雲倉”的定制紙箱,準備發往全國。

  “今年銷售額預計能達到3500萬元。”安順耘禾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秉忠説,兩年前他剛到這裡時,2000平方米的倉庫空得可怕。

  如今,這裡每天最多時有近90噸小黃姜發往全國,日發貨量峰值超2萬單。一條由四個90後拼出來的小黃姜産業鏈,年産值已突破1億元。

  2022年,在鎮寧産業園區管委會的牽線搭橋下,四個年輕人第一次碰面。彼時,他們有各自的事業和困境——

  姚秉忠從貴陽來到安順鎮寧,獨自運營2000平方米的雲倉。他嘗試過在電商平台賣生鮮,但保鮮和運輸難題讓他焦頭爛額,“下雨天葉菜沾水就爛,天一熱西紅柿就軟了,退貨投訴不斷。”

  福建人吳金傑,作為鎮寧招商引資引進的貴州七洲農貿供應鏈有限公司負責人,空有電商運營的經驗,當時卻苦於本地供應鏈配套不齊。

  鄧玉勝,鎮寧國勝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作為圓通快遞在鎮寧片區的總代理,每天守着幾百單的零散業務,物流成本高企,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而貴州蘭蒂威克冷鏈倉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洋洋原本是伊利、蒙牛在鎮寧的經銷商,但休閒零食類産品銷量逐年下滑,“牛奶賣不動了,當時正在找新出路。”

  都是“90後”,四人迅速熟絡。半年後,茶桌上誕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單打獨鬥不成,何不一起“拼”?

  合作模式非常簡單:吳金傑線上接單,張洋洋組織貨源,姚秉忠負責倉儲打包,鄧玉勝提供物流保障。四家公司,各司其職。“銷售提成的比例,採購每噸多少利潤,倉儲打包每單多少元,快遞按多少錢結算都是清楚的。”張洋洋説。

  明確後,四人開始尋找合適的産品。經過反復試錯,最終鎖定了鎮寧小黃姜。“小黃姜耐儲存,一年四季都能賣,不像葉菜那麼嬌貴。”姚秉忠解釋。

  每天早上,張洋洋把採購的小黃姜準時送達倉庫,姚秉忠的團隊立即分揀、打包、貼單,下午3點和6點半,鄧玉勝的圓通貨車準時到達裝貨,與此同時,吳金傑在線上平台24小時接單,每分鐘都有新訂單生成。

  “我們公司負責運營這個産業園,把生鮮基地、包裝、電商、物流這些企業都拉進來,提供倉儲、培訓、品牌打造等服務,大家在一個園區裏形成産業鏈,抱團做大生鮮電商。”姚炳忠介紹。

  效果立竿見影。通過資源整合,快遞成本從每單2.7元降至2.2元,倉儲人工成本每單降低0.2元以上,發貨率提升至95%以上。

  鄧玉勝算了筆賬:“整合後我的快遞單量從每天幾百單增長到2萬單,規模效應明顯。”

  2022年,黔貨雲倉的小黃姜銷售額900多萬元;2023年,2200萬元;2024年突破3500萬元。如今,他們在拼多多、京東、抖音等平台全面開花,鎮寧小黃姜60%銷往廣東。

  姚炳忠説:“生産、流通、消費環節直接對接起來,我們用簡單的方式解決了複雜的問題。”

  姚炳忠介紹,如今的黔貨雲倉,每天打包量穩定在25噸左右。倉庫裏40多名打包工人分工明確,加上快遞、供應鏈等各個環節,整個産業鏈帶動就業400多人。

  “僅我這部分就有3000萬元左右産值,我們四個公司加起來,年産值已超過1億元。”談起成功秘訣,姚炳忠説,就是權責清晰,分工明確,不斷試錯。(記者 彭楊)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