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清晨,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石操村半山腰的菜地裏,村民靳光祿點播完白菜種,轉身走向相鄰的菜壟採摘鮮嫩蔬菜。竹籃漸滿,他加快腳步往800米外的湘花民宿趕,“現摘的菜游客愛吃,得趕早回去炒。”
靳光祿家緊鄰百花湖,曾因地理條件和交通限制,只能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而興嘆。隨着經濟發展、交通完善,觀湖賞景的游客紛至沓來,小山村颳起了“旅游風”,眾多村民像他一樣端起“旅游碗”,吃上“旅游飯”,收入年年增加。
靳光祿的新生活
“旅游發展起來,日子就有了奔頭。”靳光祿將蔬菜放進廚房,開始忙活。
6年前,他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種地為生,種植時令蔬菜、水果,維持基本生活外,略有結餘。2019年,看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百花湖游玩,他和妻子一合計,把自家二樓6個房間改成民宿,一樓騰出作廚房,寬敞的院子裏支起五六張燒烤架。鞭炮齊鳴中,湘花民宿正式開業。
“垂釣愛好者、市區的游客最愛來吃燒烤,每晚桌子都坐滿。”靳光祿説,不少游客住下來後,誇他家的蔬菜不打農藥、水果能免費摘,口口相傳間,生意越來越火。為滿足游客需求,他陸續種了10多畝瓜豆蔬菜、應季水果,還養了土雞、做了臘肉香腸,讓游客吃得新鮮、玩得盡興。
2023年,石操村啟動鄉村旅居項目,以示範戶帶動村民發展民宿。靳光祿抓住機遇,在2024年初投入20萬元升級民宿,每個房間增設獨立衞生間和洗手&,劃分標準間與單間,並將側房改造後新增了3個房間。
如今,升級後的湘花民宿餐飲、住宿、水果採摘“一條龍”,更受游客青睞。今年6月中旬開始,訂房電話不斷。“從7月到現在,每天住宿都滿房,我們提供一日三餐,一個人一天130元,收入穩穩的。”靳光祿盤算着,今年預計收入9萬元左右。
李鳳艷的旅游夢
下午,位於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浪塘村的山居原舍民宿熱鬧起來,庭院中鮮花綻放,民宿負責人李鳳艷難得“偷閒”,坐在涼棚下和游客喝茶、聊天。
“以前在家沒有收入來源,只能外出打工闖蕩。”42歲的李鳳艷並非本地人,和浪塘村村民陳龍林在打工時結識、結婚。夫妻二人一起務工,積累資源後回到家鄉開辦小型五金加工廠,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2022年,浪塘村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李鳳艷和丈夫關掉加工廠,將10個房間改建成民宿。2023年4月,嶄新的民宿正式迎客。她通過網上推介,讓更多游客了解到她家民宿。
“民宿提供住宿、餐飲、棋牌等,我們根據游客口味需求,先下菜單,徵求游客意見,調整菜品口味。”李鳳艷笑呵呵地説,不斷學習和改進,現在自己都成了“大廚”哩!屯堡家常菜深受游客追捧。
去年夏天,房間爆滿,訂房電話依然不斷。眼瞅着游客越來越多,她擴大民宿規模,加蓋一層樓,新增10個房間。
“今年6月初,游客紛紛提前預訂客房,20間房基本被湖南、重慶、四川的游客訂完,後來訂房的游客都被推薦到村裏其他民宿去。”她説。
傍晚,李鳳艷起身走進廚房,洗菜、備菜、炒制,菜香味瞬間瀰漫。不一會兒,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兩個葷菜、五六個素菜,色香味俱全。
“在家發展旅游,我們很有盼頭。”李鳳艷説,今年,我家收入可達10多萬元,明年會更火。
楊元華的新幸福
下午5點,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水塘村村民楊元華忙個不停,將備好的雞肉、配料端上樓頂小院。柴火灶裏柴火燃燒旺盛,放油、加料、倒入雞肉,炒制一會兒,加入少量水,柴火雞開始蒸騰。
“我家柴火雞是一絕!很多城裏人都喜歡吃,最近兩個月4個柴火灶全部訂滿。”提到招牌菜,64歲的楊元華自信滿滿。
楊元華以前種地,伴隨着永樂鄉農旅興起,他和村民合夥開了農家樂,主打農家特色柴火雞。兩年前,他單幹,將自家房屋稍微改造,院子栽花種草,農家樂取名“喜迎農家”,為游客提供柴火雞、農家特色菜等傳統農家美味,其味道獨特、服務好,知名度一下子打響。
“雞是農家專供,蔬菜自家種,讓游客吃得放心、舒心。”楊元華説。
農家樂按人頭收費,每人60元,中午免費供應蛋炒飯、粉面、湯圓,水果成熟季節還可體驗採摘樂趣。
入夜,柴火雞炒制好,楊元華招呼游客落座,端茶倒水、打米飯。看著客人歡聲笑語,吃得滿足,他也沉浸在其中。
在貴州,越來越多像靳光祿、李鳳艷、楊元華這樣的村民通過發展旅游業,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吃上了香噴噴的“旅游飯”。
如今,我省眾多山村旅游欣欣向榮,村民發展民宿、餐飲、民族手工藝品等,走上發家致富道路,過上幸福的生活。(記者 楊小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