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修葺一新的深河橋邊放眼望去,滿目蒼翠,流水潺潺。80年前的硝煙早已散去,這座飽經風霜的石橋依然訴説着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1944年11月底,日寇從廣西兵分三路進犯貴州,獨山、荔波、三都、丹寨等縣相繼淪陷。日寇所到之處大肆燒殺擄掠,黔南人民遭受空前劫難,史稱“黔南事變”。日寇侵入獨山縣境內後,遭到中國軍隊層層阻擊。黔南各族人民組成村寨護衛隊,同仇敵愾打擊日寇。為阻止日寇繼續北進,給中國軍隊佈防馬場坪、黃平一線爭取時間,中國軍方決定炸毀深河橋。
12月1日下午,美軍軍官弗蘭克·亞瑟·格裏森率領小分隊前往深河橋北側執行炸橋行動。
隨着一聲巨響震徹山谷,深河橋轟然倒塌。中國軍民憑藉頑強意志與殊死抵抗,在槍林彈雨中築起不屈的防線。此後,日寇再未能組織有效的北進攻勢,開始節節敗退。至此,深河橋成為了日本侵略軍深入我國西南腹地的終點。
深河橋猶如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來路,也指引去途。深河橋抗戰遺址陳列館建成20年來,無數參觀者在此憑吊歷史、聆聽歲月深處的迴響。僅今年以來,該陳列館已接待觀眾超15.9萬人次。抗戰精神正跨越時空,在新時代煥發着磅礡生機。
“29軍91師在此防守阻擊日軍進攻。1937年盧溝橋事變,也是駐守盧溝橋的29軍奮起抵抗,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第一槍。”
“一北一南,一始一終,也就有了‘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的説法。”
…………
講解員何立武去年進入陳列館工作,他以一股“刨根問底”的勁頭投身講解。每當有觀眾對某張老照片的背景故事感到好奇,他便查閱檔案,向專家請教,更準確、更深刻地將那段歷史,生動地傳達給每一位參觀者。
在這片曾被戰火灼傷的土地上,深河橋抗戰遺址所承載的堅韌與不屈,正激勵着這座城市不斷邁向振興、重煥光彩。
2023年7月,深河橋所在的麻萬鎮麻抹社區入選貴州省第三輪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紅色文旅與特色産業協同發展,綠水青山與整潔村居相映,正大步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如今,重建後的深河橋已成為210國道的一部分,不遠處的G75蘭海高速深河大橋如虹跨谷,與之並列而行的都獨大道也通車在望。隨着貴南高鐵全線貫通,獨山邁入高鐵時代,加入黔桂“2小時朋友圈”。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已成為串聯起獨山一二三産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為當地産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在這片曾被戰火灼傷的土地上,多元産業正迸發出強勁動力。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生産的時令蔬菜,通過冷鏈物流6小時便可送達大灣區市場;小微型軸承産業從零起步,精密製造的軸承産品遠銷10多個國家及地區;新能源産業乘“光”而起,與裝備製造、特色輕工等産業協同並進。獨山縣去年規模工業總産值達36.85億元,同比增長14.8%。
深河橋下流水依舊,而橋上,時代的車輪與奮進的足音交織,匯成了這片土地大踏步走向未來的堅定迴響。(記者 李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