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濟結碩果 粵黔協作步步高-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9/06 09:25:35
來源:貴州日報

山海共濟結碩果 粵黔協作步步高

字體: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62家粵黔政企現場簽約,貴州農特産品購銷合作1.25億元,18條鄉村農文旅路線落地…… 8月2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山海面對面”在銅仁市江口縣啟幕。2025粵黔協作平台企業助力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現場對接活動在此舉行。

  在東西部協作機制下,這場活動不僅讓貴州的“生態寶藏”通過廣東的“市場橋梁”走向更廣闊的舞&,也為鄉村農文旅産業注入了既有“流量”又有“留量”的新動能。

  從珠江到烏江,一場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正在譜寫粵黔協作新篇章。2021年,國家調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結對關係,廣東整省幫扶貴州。兩省攜手開展特色産業提升、産業集群打造、消費助農增收及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推動東西部協作不斷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邁進。

  産業升級:做強特色優勢集群

  在安順市平壩區,有這樣一個農業産業園區,年銷售額成功突破1.5億元,帶動農戶6318戶,成為引領區域蔬菜産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自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廣州市越秀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00多萬元,在平壩區“十里五萬畝”蔬菜種植區的核心地帶,建成了越秀·平壩東西協作共建農業産業示範園區,已初步構建集蔬菜種植、冷鏈、包裝、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産業鏈條。

  “如今,園區不僅讓蔬菜種植實現了規模化,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標準化和品牌化。”平壩區農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內推廣綠色食品生産標準,建立了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在協作機制推動下,“平壩大蔥”“二官美人椒”等一批本土品牌成功註冊,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銷售額超過7500萬元。

  推動粵企入黔,兩地共建30個工業園區、69個農業園區,五年來幫助引導企業來黔投資1218.62億元;助力培育産業集群11個、年産值642.25億元。打造湄潭鳳岡&&茶香、江口抹茶、盤州刺梨、雷山原生態旅游4條鄉村振興特色帶等,一批優強項目相繼落地。

  正安吉他文化産業園區榮獲“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佛山、從江共建産業園區提檔升級……今年以來,圍繞“一縣一園”持續推動協作共建園區建設,全省99個共建園區全面提質增效,已協作引導380家企業入園投資91.43億元。

  以“4+”合作模式,粵黔開啟産業合作新路子。隨着《關於進一步推進粵黔協作打造産業集群的工作方案》的&&,一個個特色優勢産業集群正在貴州大地拔節生長,讓貴州産業競爭力顯著增強,也為廣東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將産業協作推向新征程。

 消費幫扶:打通黔貨出山快車道

  清晨的貴州山區,一批批新鮮的農産品正整裝待發,24小時內就能擺上廣東消費者的餐桌。消費幫扶的精準發力,讓黔貨出山進入了快車道。

  “這幾個圈舍都成了大灣區定制圈咯!目前存欄的1000頭肉牛兩個多月後就可出欄。”在思南縣孫家壩肉牛集散交易中心,育肥中心負責人林禮廣説,該中心是思南最大的“牛超市”。自今年5月二期育肥中心投運以來,每天都有許多農戶爭着把牛賣給他們。

  在粵黔協作機制的幫扶下,該基地1個月前已獲得全省首家“供港澳活牛養殖場”資質,達標的優質思南黃牛可坐專車直“犇”港澳市場,一站式破解養殖戶“買牛難、賣牛難”難題。

  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廣東幫助採購或銷售貴州農特産品953.91億元。累計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531個、“圳品”73個,支持貴州企業參加廣交會、廣博會等,助力貴州優質農産品進入大灣區。

  黔貨出山闖市場,源自消費幫扶的舉措實之又實——

  廣東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優勢,為貴州優質農産品打開廣闊市場。在廣州、深圳、中山、東莞、佛山、惠州建設6個綜合性高端商貿平台“貴粵薈”,全方位、立體式推廣、展示、銷售貴州農特産品;

  共享共用廣交會、加博會等平台,組織我省企業赴廣東省參展;

  強化流通體系建設。整合資源,建設冷鏈物流、電商雲倉、産品安全檢測體系等配套設施,建成省市縣“1+8+60”的電商供應鏈雲倉服務體系,打通農産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

  今年,我省聯合粵黔協作工作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共同舉辦2025年“黔貨出山·八仙過海”粵黔協作幫扶促消費活動,推動粵黔兩地152家企業達成協定,實現産銷對接金額15.01億元。

  勞務協作:端穩“就業飯碗”

  在黔東南州三穗經開區一家輕紡企業車間內,23歲的楊婷熟練地踩着縫紉機,“現在每月能掙5000元,還能照顧家裏。”這得益於當地與廣東紡織企業合作的“訂單式”培訓,企業列出技能清單,培訓機構按單教學,讓楊婷“靠技增收”。

  深化就業幫扶。五年來,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農村勞動力培訓28.73萬人次,共建穩崗就業基地262個,開設廣電班、廣鐵班等訂單班327個,充分發揮勞務協作站、幫扶車間作用,貴州農村勞動力到廣東就業穩定在180萬人左右。

  岑鞏縣駐佛山市三水區勞務協作站站長肖吉軍説,三年前,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機制協調下,他被派到佛山勞務協作站。通過建立精準就業數據庫,並申請實施“直播帶崗+移動招聘會”模式,讓就業崗位從雲端落到線下。目前,已累計幫助1200余名鄉親在佛山端穩“就業飯碗”,帶動家庭年均增收5.5萬元以上。

  今年以來,我省切實開展協作幫扶促就業專項工作,積極探索建立粵黔就業形勢分析和就業崗位共享機制,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勞務協作站管理的通知》,持續共建粵黔協作“一縣一企(N企)”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基地262個,吸納黔籍務工人員就業5.86萬人。

  加大特色勞務品牌培育力度,聯合培育打造“貴州繡娘”特色區域勞務品牌,推動粵黔東西部協作提質擴容,促進更多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

  畢節市職業技術學院與嶺南集團聯合舉行2023級“粵黔協作”嶺南集團訂單班、廣州酒家訂單班開班儀式,幫助50名學子入選訂單班。

  目前,全省利用東西部協作機制新增幫助我省農村勞動力就業26.35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9.37萬人。(記者 趙勇軍)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