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奇觀中挑戰自我 貴州攀岩持續升溫-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8/30 16:10:43
來源:新華網

在自然奇觀中挑戰自我 貴州攀岩持續升溫

字體:

  新華社貴陽8月30日電(記者羅羽)“今年洞內設置了7條攀岩線路,還有2條我沒能完成,希望下次再來挑戰。”站在穿上洞的岩壁下,29歲的戶外攀岩愛好者宋梟説,這已是他連續兩年來到格凸河景區挑戰自然岩壁,每一次都讓他收穫新的體驗。

  宋梟所説的穿上洞,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格凸河景區內。這座高50米、寬70米、長137米的天然洞穴高懸於山體之上,遠望猶如接近山頂的山體被自然神力劈開一個大口。

  穿上洞的右下方是更為宏偉的大穿洞,高116米、寬25米、長270米。兩洞通過通天洞相連,形成“洞中之洞、洞上之洞”的奇特構造。當清晨陽光穿過穿上洞,將巨大光柱投射於山下河面,更是形成一種光影奇觀。

  格凸河景區融山、水、洞於一體,攀岩資源極為豐富,已開發線路超過270條,難度涵蓋5A至9A+多個等級。更令人稱奇的是,這裡世代生活着被稱為“戈若”的苗族攀岩傳人——他們以徒手攀爬岩壁採集燕窩和燕糞為傳統技藝,其歷史可追溯數百年。

  約20年前,隨着格凸河景區的開發,這項曾經用以維繫生存的絕技轉化為表演項目,“戈若”有了“蜘蛛人”的新稱謂。以王小國為代表的一批“戈若”成為景區“蜘蛛人”表演者,讓古老技藝得以延續。如今,壯美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攀岩線路、遮風避雨的洞內環境,以及獨特的“戈若”文化,使這裡成為全球攀岩愛好者的嚮往之地。

  當宋梟等十余名攀岩愛好者在穿上洞進行有保護攀岩時,王小國35歲的兒子王明德正在下方的大穿洞進行徒手攀岩表演。儘管“戈若”技藝面臨傳承挑戰,但現代攀岩運動的興起為這一古老傳統注入了新活力。

  來自四川的宋梟是國內自然岩壁攀岩的多屆冠軍。自20歲首次接觸野外攀岩後,他便深深迷上了這項運動。八年來,他的足跡遍佈北京、廣西、雲南、甘肅等地。2019年起,他在成都五家攀岩館擔任教練,親歷了攀岩運動的發展浪潮。

  “這兩年攀岩愛好者明顯增多。”已培養過三四百名學員的宋梟説,“這項運動跨越年齡和職業界限,越來越多的人先在岩館打下基礎,再走向自然岩壁,體驗挑戰自我的樂趣。”

  在宋梟看來,賽事推廣是攀岩運動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24年9月,宋梟重返格凸河景區,參加“岩旅貴州”攀岩嘉年華暨紫雲攀岩系列賽。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國內選手,還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加2024攀岩世青賽的運動員齊聚於此。

  美國選手朱麗葉在嘗試多條線路後,與擔任教練的母親蒂芙尼共同感嘆:“這裡的線路既多樣又充滿挑戰,是提升技術的理想場地。自然景觀與岩壁品質都令人驚嘆。”

  作為喀斯特地貌典型區域,貴州近年來着力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品牌,通過舉辦國際賽事、建設專業場地等多項舉措,推動攀岩運動發展。繼8月舉辦2025亞洲青年攀岩錦標賽後,貴州9月還將迎來2025攀岩世界盃貴陽分站賽。

  “之前在六盤水市的戶外攀岩基地,我甚至看到一批五六十歲的韓國攀岩愛好者前來挑戰,岩場經常需要排隊。”宋梟説,“貴州通過賽事帶動社會攀岩效果明顯,攀岩氛圍越來越濃。”

  宋梟這次是在參加完2025“岩旅貴州”攀岩周自然岩壁攀岩活動之後,來到格凸河景區的。“更多賽事活動不僅為愛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更對項目普及起到顯著推動作用。”他説,自然岩壁攀登的魅力,在於人與奇觀的對話,以及對自我的不斷超越。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 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