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記者李凡)日前,在貴陽市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之“2025智慧政府及公共資源交易治理交流活動”中,“人工智能”“數智化”等成為討論熱詞。與會專家認為,攜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普及應用,能有效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水平。

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之“2025智慧政府及公共資源交易治理交流活動”現場。新華社發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質生産力為核心驅動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全球治理格局。”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支曉強認為,“數智化”成為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優化公共服務的重要方式,應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
“熟面孔”“人情分”曾是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特別是招投標環節中的“頑疾”。
“評標是交易的核心環節,評標專家是否公平公正,一直是公共資源交易需要克服的難點。”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布寧輝認為,打造數智化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能夠對公共資源交易的在線投標、開標、評標等各環節進行梳理優化,確保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産權交易等更透明,讓市場發展更陽光、交易更公平。
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全國多地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也在力推數智化轉型,促進交易平台體系健全、規範統一和信息充分共享。
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蔣體佩介紹,作為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貴州,近年來以“全省一張網”建設為核心,深入落實“人工智能+”行動,通過“人工智能輔助評標專家”對投標文件技術標進行評審,確保從源頭保障公平交易。“今年4月,貴州還開展了首個房屋建築技術標智能評審,人工智能在1小時40分鐘內完成5個標段、44份文件的智能識別、推理與分析,讓客觀分評審環節的效率提升了46%,並有效監督和規範了專家評審行為。”蔣體佩説。
海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主任周健介紹,近年來,海南以人工智能為驅動,啟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機器管招投標”改革,實現招標投標全流程智能化監管。“‘機器管招投標’大幅減少了人為干預,讓‘暗箱操作’‘圍串標’等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周健認為。
展望未來,與會專家對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提出了更多期待。國家信息中心公共技術服務部副主任張立峰等專家認為,應堅持問題導向、效率優先,進一步建立上下緊密結合的政策協同機制,提升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治理能力,確保相關數據既“用得好”,又“管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