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8月28日電(盧志佳)8月27日,第六屆位置服務科技論壇暨北斗與低空經濟産業規模化交流活動在貴州省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行。新華網副總裁張芮寧出席論壇時提出,要以“智庫賦能、鏈式布局、可持續運營”一體化探索,構建低空經濟新生態。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涵蓋無人機應用、短途運輸、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市場潛力巨大,各地低空經濟項目呈現火熱發展態勢。然而在操作層面,當前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政策法規體系不成熟、安全難以保障、産業協同不足等挑戰,尤其是“建設與運營”脫節的問題,導致很多項目難以實現持續收益。
張芮寧介紹,為解決低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現實困境,新華網倡導“跳出低空看低空”的理念,就是要以數字經濟系統性、整體性思維為引領,以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為根基,以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為核心,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打造低空經濟新生態。

新華網副總裁張芮寧在大會上發言。(主辦方供圖)
低空經濟建設涉及大量的專業領域知識,空域規劃、航線設計、預警避讓機制建立等直接決定了低空經濟的安全底線與運營效率。正因此,張芮寧建議,各地推進低空經濟建設的同時,應該從專業的項目諮詢規劃入手,因地制宜找準方向,避免盲目上馬帶來的資源浪費。
智庫賦能方面,依託新華網媒體屬性帶來的跨領域超鏈結能力,以及監督、預警、發現的獨特優勢,通過政策研究、地方特色分析、技術評估、趨勢研判,為地方政府提供因地制宜的規劃諮詢、政策解讀、産業鏈分析、企業評估等全流程智庫服務。而智庫價值的核心,就在於通過跨界數據與另類數據的交叉分析,為決策提供精準支撐。

圖為貴州黃平且蘭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一個停機庫(2024年7月16日拍攝)。新華社記者 施錢貴 攝
鏈式布局方面,充分發揮低空經濟跨領域、跨産業的融合特性,通過強化數據基礎與數字運營&&,推動低空經濟與地方特色産業深度耦合,實現從頂層設計到落地運營的一體化發展。
可持續運營方面,用數字經濟思維推動“低空+”多場景融合,通過AI賦能、數據資産化、風險預警等機制,不僅讓低空經濟項目建得成,更能運營得好、持續産生價值。

攜帶醫療檢測樣本的無人機在指定點位順利降落(2025年7月31日攝)。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張芮寧介紹,在技術層面,新華網已構建完成低空空地融合智能網聯與大數據智能計算等多項核心技術儲備,成立了“低空經濟研究院”“低空經濟高價值數據創新中心”,聯合開展研發與孵化,推動數據標準化與産業化應用。
張芮寧呼籲,低空經濟不是簡單的“空中基建+信息化”,而是跨領域、跨産業的複雜生態系統,各方應共同構建安全、可信、高效、可持續的低空經濟新生態,攜手推動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