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暑氣正盛,距重慶僅1.5小時車程的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十里雲湖康養度假區,卻是一片清涼天地。68歲的重慶退休教師周秀蘭和20多位同樣來自重慶的鄰居,迎着湖光山色,舒展着太極扇。
這清涼一幕,正是遵義以“涼”為引,以“住”作答,吸引游客從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的生動縮影。
盛夏時節,1300米海拔的桐梓九壩憑藉23攝氏度的均溫,成為珍貴的天然空調。氣溫宜人的同時綠意沁人,森林覆蓋率超80%,負氧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厘米2.9萬個,越來越多尋求清涼的川渝游客選擇來此安家常住。
作為集避暑、康養、娛樂於一體的旅居項目,九壩鎮十里雲湖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康養住宅2590戶,一期1032套康養房已銷售80%。
位於該鎮山堡村的林達小鎮項目同樣火熱。該項目營銷總監穆勇印象深刻:“6月28日開盤當日成交58套,超500組客戶來看房。首批房源迅速去化超三分之一。”
如今,九壩鎮有12個旅居項目在建或建成,旅居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建成面積超67萬平方米,年均新增房源以15%至20%的增速穩步攀升。超過1.3萬戶成渝家庭在此置業,“新九壩人”群體日益壯大。
曾經的避暑地,正逐漸成為許多人願意四季停留、安放身心的新家園。桐梓縣將九壩錨定為成渝“候鳥”旅居首選地,&&系列政策護航旅居康養産業發展。同時,桐梓夏季“村晚”融合成渝、黔北文化,營造“客主一家親”氛圍,吸引更多成渝游客前來。
要讓這些旅居老人住得安心,光有涼爽還不夠。近年來,遵義在避暑旅居中融入醫養結合理念,完善相關配套,將醫療資源與康養場景深度融合。
林達小鎮規劃健康管理中心、康養大學等,通過遠程診療獲得重慶西南醫院專家的健康指導。九壩印象社區裏,從重慶三甲醫院退休的李法琪醫生,成了鄰居們信賴的健康顧問。許多業主感嘆,出門不遠就有醫療點、超市和便民服務。這份便利和保障,是宜居最實在的體現。
康養的內涵還在深度拓展。在匯川區板橋鎮的婁山棲谷康養度假區,房屋採用適老化設計,去年引入泉水養生、森林康養、運動健身等項目,實現了從單一避暑旅居向全齡段、全季節四季康養的升級。
從深藏天然岩洞的野奢民宿“匠廬·雅路古”,到沉浸稻浪的“隱居鄉里·梧桐山”,再到桐梓九壩、習水雙龍等一批旅居小鎮邀人枕着風景入眠……遵義精心打造着多樣化的旅居空間,讓“候鳥”成為“歸人”,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在綠水青山間描繪着城鄉交融、共同發展的新圖景。(記者 邱勝 蔣洪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