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交易達1800萬 貴州理工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創佳績 -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7/26 15:51:27
來源:貴州理工學院

單項交易達1800萬 貴州理工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創佳績

字體: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價值的“最後一公里”,只有打通政策堵點,才能激活科技創新“一池春水”。

  2025年,貴州理工學院礦業工程學院科研團隊將“一種便於搬運的折疊液壓巷道支護裝置”等7項專利和“煤礦巷道再造承載結構全空間協同支護技術”等2項專有技術作價1800萬元,以技術許可方式向貴州理工智礦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這一交易不僅創下學校建校以來單項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的新紀錄,更標誌着學校技術成果與産業需求的對接邁入新階段。

  團隊成員在全省煤礦頂板管理攻堅三年行動現場推進會上作專題技術報告

  目前,該項目已落地貴州理工學院科技孵化園,預計投産後年産值可達5000萬元。未來,這裡將成為破解礦山工程技術難題的“攻關高地”,更將成為服務貴州省“富礦精開”戰略的重要科技創新産業基地。

  近年來,貴州理工學院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為痛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核心抓手,系統探索並完善制度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近3年技術合同成交到賬額年平均增長率36%,科技成果轉化勢頭愈發強勁。

  為破除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學校在深入貫徹《貴州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措施》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構建起“1+2+N”政策體系:制定1個實施方案作為總綱,修訂2個管理辦法明確核心規則,配套多個操作細則細化執行路徑。在轉化模式上大膽創新,推出“賦權+現金”“賦權+約定收益”等靈活形式;在管理機制上精準發力,實施科技成果資産單列管理,鼓勵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用於成果轉化,支持科研人員以“貴州理工”冠名創辦企業,並將95%的轉化收益分配給成果完成人;在服務流程上持續優化,暢通賦權、轉化、收益分配全鏈條,推行“先使用後付費”模式,積極引入外部優質科技成果落地貴州。同時,通過“3153”服務舉措強化支撐:建成大學科技園、中試基地、貴州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站3類科技創新服務平台,設立1個成果轉化專門機構,配置 5個專職人員崗位,聘任3名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導師,逐步形成“政策-服務-平台”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格局。

【糾錯】 【責任編輯:李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