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每年為貴州培養輸送技能人才9萬餘人-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7/24 10:33:02
來源:貴州日報

高職院校每年為貴州培養輸送技能人才9萬餘人

字體:

每年為貴州培養輸送技能人才9萬餘人

産教融合提升就業技能

  7月22日,在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學生楊陽正專注地調試着一台數控機床的加工程序。金屬碎屑迸濺,他熟練地操控着手柄。“入學前,我從未想過自己能親手操作如此高精尖的設備,更不敢想象還沒畢業就被一家大型裝備製造企業提前錄用,畢業就上崗。”楊陽説。

  這樣的事例,在貴州職業教育領域並非個例。以硬核實訓為基石,貴州正為千萬職校學生鋪設出一條“入學即就業”的通途,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連接教育與産業、求學與就業的橋梁。

  貴定縣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底盤實訓室內,排列着電池包解剖平台與整車故障診斷系統。該校汽車工程系主任介紹,中心設備與企業4S店完全同步更新,學生日常學習的內容就是真實工作場景中的核心技術。

  貴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聯合百智雲公司啟動“綜合項目實訓”教學活動。“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教學過程,學生從“信心不足”到“熱血滿格”,校企雙方也探索和豐富協同育人新方式。

  一方面,該校完善硬體設施,教師全程駐點指導,推動課程與項目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百智雲公司選派技術骨幹入校,圍繞“數據採集規範”“標注質量管控”等主題進行實訓,並以京東真實項目為案例,手把手教授數據清洗、標注工具操作等核心技能。雙軌並行之下,學生快速跨越理論與實踐的鴻溝。

  “自我管理+團隊協作”的方式,學生狀態煥然一新,實訓到崗率躍升至90%。課餘時間,實訓室燈火通明——學生自發組建“設備運維小組”,優化數據標注模型;開展“數據質量PK賽”,單日數據處理量提升40%;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單兵作戰”升級為“模塊化流水線”,形成“採集—清洗—標注—質檢”高效作業鏈。“以前覺得大數據高不可攀,現在我能獨立完成全流程任務。”一名學生説。

  該校人工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劉青林&&:“真實項目錘煉的不僅是技能,更是職場必備的執行力與協作力。”百智雲公司負責人説,今後將共建課程體系與實訓基地,推動“教學—實訓—就業”全鏈條貫通,讓人才培養精準對接産業需求。

  職校緊密對接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貴州重點布局産業,動態調整專業設置。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阿里巴巴國際站合作共建的“數字貿易學院”,依託阿里巴巴國際站豐富的行業資源和先進的技術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實際的課程體系、實踐項目和實習機會;貴州電商職院與中軟國際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基地合作,將課堂搬到生産一線。

  這種産教深度融合,使職校學生成為企業爭搶的“香餑餑”。“初到崗位,我們跟着公司的老師傅一起洗車、換胎。慢慢熟悉後,工作由簡到難。面對一輛輛不同品牌類型的汽車,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在腦海中逐漸具象化起來,專業技能也隨着工作經驗的增加而逐漸熟練。”已在公司實習6個月的貴定縣中等職業學校2023級汽修班學生杜偉因表現出色,生活補助從每月800元上漲到2000元。

  “我們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幫助他們提升技能,也能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校企雙方共贏。”貴定縣中興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興民説,對於優秀學生,公司還會給予額外獎勵,並希望他們畢業後留在公司。

  據了解,2024年貴州高職院校“訂單班”就業人數近2.2萬人。近兩年,高職專科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85%左右,平均每年為貴州工業産業、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培養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9萬餘人。(記者 趙旭婉婷)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