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7月22日電 7月20日,多彩貴州馬拉松超級聯賽(第四站)暨2025“初好刺梨”六盤水馬拉松在鍾山區鳴槍開跑,3.2萬名選手齊聚“中國涼都”六盤水,用腳步丈量城市魅力,一場賽事正為六盤水的體旅融合注入新動能,實現了“涼”資源帶動“熱”經濟。
高原涼都,萬人共享清涼賽道
清晨7點半,鍾山區人民廣場已熱情涌動。“砰!”發令槍響的瞬間,身穿各色參賽服的跑者奔涌而出。
十年間,“六馬”從中國田協“銅牌賽事”一路成長為“金牌賽事”,早已成了中國馬拉松版圖裏帶着“19℃清涼”的獨特名片。來自黑龍江的跑友崔瀟已連續參賽10年,2013年“六馬”是他的“跑馬元年”。他感慨道:“十來年,很榮幸能與‘六馬’不離不棄,風雨無阻。”
“六馬”賽道設計也獨具匠心,賽道串聯明湖國家濕地公園、瑤池、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城市地標,跑者在征程中可盡覽“城在景中、人在畫中”的高原生態與人文風光。

2025“六馬”賽事現場。主辦方供圖
賽事在沿線設置25個展演點,蘆笙舞、民樂等特色節目輪番上演,以濃郁地方文化為賽事添彩。當然,不僅有表演,還有美食。水城羊肉粉、紅心獼猴桃、刺梨、水城春茶、蒸蒸糕等本地美食,讓跑友們跑得開心,吃得開心。
賽場上,本土名將、男子全馬冠軍岑萬江格外引人關注。這是他第五次征戰“六馬”。“從第一次來參賽,到今天全馬第一,‘六馬’見證了我的成長。”他擦了擦汗,笑着説,“現在貴州的賽事氛圍越來越好了,觀眾的熱情太讓人感動,一路都有人喊加油,這也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奔跑之外,城市服務有溫度
一場馬拉松,不只是速度與耐力的比拼,更是一座城市對外展示形象、傳遞溫度的窗口。“六馬”背後“看不見的努力”,也成為最動人的城市記憶。
“為解決溝通問題,今年在各個定點救治醫院安排了翻譯人員,為馬拉松賽事當天參賽人員提供更優質的醫療保障服務。”鍾山區衞生健康局工作人員説。
六盤水市鍾山區教師耿赟帶領團隊,承擔起為官方配速員與急救跑者提供專屬服務。“從賽前物資分發到賽中補給協調,我們團隊始終以精細化為標準做好每一項保障。”耿赟介紹,他們不僅要精準對接個人的需求,還要快速響應各種突發狀況。這份守候體現出“六馬”背後那份深厚的服務溫度。
這種溫度也通過每一次細緻入微的服務傳遞給跑者。半程馬拉松配速員龍雲潔回憶道:“賽前團隊逐一確認我們的裝備需求,連鹽丸、能量膠的補給時間都按配速表進行規劃,特別安心。”
此外,“六馬”在整體參賽服務上也不斷精進,選手的物料包裏不僅有專業物資,還準備了雲南白藥膏、雨衣、刺梨果凍等物資。“這次‘六馬’物資包裏面還特意準備了防曬霜,很細心。”來自貴陽的跑友田向蘭女士誇讚道。
一賽帶火一城,六盤水文旅跑出新節奏
在馬拉松賽事遍地開花的當下,要真正能穿透地域限制不容易。而六盤水,則用一場“清涼”馬拉松,跑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加速度”。在這個節奏中,六盤水學會了“講故事”,不再依賴傳統的資源敘事,而是通過賽事疊加文化表達、消費體驗,用可感知的方式傳達“涼都”溫度。
2025年,“六馬”首次以“體育文化嘉年華”形式亮相,圍繞“備戰—奔騰—又見”三階段,構建出一個持續15天的城市節慶空間。從山地越野、親子歡樂跑到賽事記憶展、冷飲美食節,一系列面向不同人群的活動不斷登場,真正讓賽事成為“城市運營的一部分”。

2025“六馬”賽事現場。主辦方供圖
這種新節奏之下,賽道成了體旅消費的主軸線,串聯起明湖濕地、梅花山景區、涼都體育中心、荷城老街等城市地標。
與此同時,賽事所激活的不止是旅游流量,更是城市發展的新引擎。“2024年‘六馬’賽事期間全市接待過夜游客16.8萬餘人次,帶動文旅消費1.86億元。”六盤水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王嫻介紹,“‘六馬’,跑出了消費轉型,賽出了城市活力”。
賽事引流、文旅承接、産業落地,六盤水正以“賽事經濟”為支點,實現由點到面的産城融合。(趙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