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陽市烏當區偏坡村融合民族文化與自然山水,修繕古宅打造布依民宿,開設刺繡工坊,為游客提供多元體驗,激活鄉村旅游。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曠光彪 攝

畢節市織金縣的平遠古鎮迎來最美夜旅游季。 王洋 攝

在六盤水市水城區花戛鄉天門村鴨場組,“夫妻樹”與布依族特色吊腳樓相映成趣。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攝

風景如畫的貴陽市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以其山水人文魅力吸引了八方來客。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慧 攝

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夜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純亮 攝

游客在遵義市烏江寨景區觀看音樂水舞秀表演。袁福洪 攝
在貴州的山水之間,散佈着許多傳統村落,這些村落承載着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貴州獨特的文化瑰寶。近年來,貴州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模式,讓這些古老的村落重煥生機。
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旅游的李先生欣賞着山間的晨霧,品嘗着地道的侗族美食:“這種感覺簡直太美妙了。照片發到朋友圈後,大家都問我這是哪?”
肇興侗寨以産業融合的創新姿態,讓千年侗族文化基因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從傳統手工藝的破圈出海到特色餐飲的品牌化升級,從民宿集群的規模化發展到數字經濟的深度滲透,這座古老村寨正通過“旅游+産業”的多元融合模式,構建起傳統村落産業振興的鮮活樣本。
清鎮市紅楓湖鎮是我省首個“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單位。近年來,紅楓湖鎮通過對96棟閒置農房的匠心盤活,讓“沉睡資源”煥發新生機。“藍白小寨”等特色旅居品牌脫穎而出,成為游客心馳神往的詩與遠方,為鄉村旅居産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2024年接待游客超650萬人次,2500萬元的旅居收入。
從政策保護到産業發展,從文化傳承到文旅融合,許多傳統村落在時代的浪潮中實現了華麗轉身。它們不僅保留了歷史的記憶,更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未來,貴州將繼續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讓這些古老的村落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人們嚮往的詩意家園。(記者 蘆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