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湄潭:“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6/18 10:15:58
來源:新華網

貴州湄潭:“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

字體:

  新華網貴陽6月18日電(周遠鋼)今年是“兩山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20周年。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近年來厚植生態優勢,通過系統性探索“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路徑,從種植、加工、研發到品牌營銷及茶旅融合方面做全“生態鏈條”,讓“一片葉子”成長為助農增收的富民産業。

  近日,“歌聲唱給黨——跟着總書記的足跡看貴州”重大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湄潭縣永興鎮境內的“中國茶海”景區,感受貴州茶産業發展的新活力。

湄潭縣永興鎮萬畝茶海一景。新華網 周遠鋼 攝

  “茶山”變“金山”

  “中國茶海”也叫萬畝茶海,連片種植面積4.3萬餘畝,是湄潭縣的標誌性景觀之一。登上萬畝茶海內的“觀海樓”俯瞰,茶海滿目皆綠,連綿不斷的茶樹高低起伏,美不勝收。茶海中,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忙着采收夏茶供應市場。優美的茶園風光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第一次來中國茶海,感覺很震撼,視野很開闊,心情很愉悅,還會去品湄潭茶香。”重慶游客晏蓉華説。

  湄潭萬畝茶海是貴州推動茶旅一體化發展,踐行“兩山論”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貴州茶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茶園面積穩定達700萬畝,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湄潭縣現有茶園面積60萬畝,連續5年榮獲全國茶業重點縣域第一名,先後榮獲“茶業助力鄉村振興示範縣域”、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茶業踐行新質生産力縣域”等稱號。

  茶産業已成為湄潭縣農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産業。湄潭縣2024年茶葉總産量6.94萬噸,産值69.13億元,綜合收入166.42億元,産品遠銷俄羅斯、德國等市場,實現了從“荒山變茶山、茶山變金山、茶區變景區”的轉型。

  游客在湄潭縣永興鎮萬畝茶海游玩。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湄潭縣聚焦“場景+住宿+多業態”推動茶旅融合發展,以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博覽園、中國茶海景區、翠芽27°景區等景點為核心,推動康養旅居生態圈建設,持續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不斷唱響“中國茶海·休閒湄潭”品牌。目前,全縣已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旅游景區5個、市級以上茶旅融合鄉村旅游重點村8個、全省茶文化旅游度假區1個,成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範縣、全國首批健康旅游示範基地。

  黨建引領茶産業高質量發展

  湄潭有着茶産業發展的天然優勢。

  湄潭地表資源豐富,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無污染”的地區,其自然地理環境適宜於茶樹生長。湄潭氣溫低,茶葉生長緩慢,營養物質積累豐富,氨基酸含量高達4%以上、茶多酚28%以上、水浸出物40%以上,不可複製的優越自然環境成就了湄潭茶的優良品質。

  湄潭縣永興鎮萬畝茶海一景。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湄潭茶産業的發展,還源於一份不變的堅持。

  “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茶業首位産業不動搖,組建茶葉事業主管機構(茶産業發展中心),打造60萬畝生態茶園,保持700余家茶企業,形成了較強供應鏈基礎,培育了‘湄潭翠芽’‘遵義紅’等公用品牌。”湄潭縣委副書記、湄潭茶産業領導小組組長侯廷胤介紹,近年來,湄潭縣認真貫徹落實貴州省委、遵義市委關於茶産業發展系列部署,將黨建引領深度融入茶産業發展的全過程,一是黨的領導的全覆蓋,強化黨對茶産業發展的方向把控,確保産業決策與強縣戰略同頻共振;二是黨的工作的全覆蓋,將黨的建設嵌入茶産業的種植、加工、流通、消費、創新全環節,破解傳統農業向集約化、規範化、標準化轉型發展的難題。

  “我們健全産業發展管護網絡,縣委副書記主抓茶産業,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明確&&分管的縣級領導幹部,各部門明確‘茶事’職責,15個鎮(街道)明確‘茶鎮長’,村級網格配備958名‘茶管員’,其中黨員佔35.5%,形成‘紅色安全網’覆蓋全域茶園。”侯廷胤介紹,湄潭構建了“鏈式黨建”治理網絡,通過“縣—鎮—村”三級協同管理體系,將組織力轉化為強大生産力。

  侯廷胤介紹,目前湄潭縣30.34萬茶農嵌入産業鏈,茶農人均增收1.3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5000萬元。如馬山鎮馬山村以“黨支部+企業+農戶”發展模式,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中管理,與相關公司簽訂協議,打通茶葉銷售渠道,2024年聯結基地1300余畝,帶動500余戶茶農分紅17萬元。

  守護“乾淨茶” 産業向“新”

  近年來,湄潭聚焦“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營商環境”一體保護共同推進的工作思路,在推進“乾淨茶”生産的同時,通過開發新茶飲、大數據賦能等舉措探索茶産業發展新路徑。

  “我們成立了全國首個茶産業環境保護法庭,在永興茶海、翠芽27°景區等四個重點産茶區設立司法保護基地,明確提出茶葉生産過程中的‘三禁止八不準’,為茶産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與保障。”湄潭縣茶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田徐介紹,湄潭在茶園嚴格監管農藥使用,其禁用農藥的種類從國家規定的66種增至128種;在生産加工過程中,推廣使用無塑化茶簍、布袋等環保工具,確保從茶園到茶杯全程無污染,真正從源頭守護乾淨黔茶産業環境。

  工人在湄潭縣永興鎮萬畝茶海采收夏茶。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此外,湄潭還瞄準新茶飲消費市場,引進逅唐茶業、春水堂茶業等新茶飲企業參與産業發展,開發新茶飲産品120餘款,其中跨界産品茶啤酒、抹茶冰淇淋等熱銷年輕群體市場。目前,湄潭縣已形成“翠葉山”“吾鄉27°”等自主研發的新茶飲品牌店面,並在遵義市老城區1935街區、中國茶海、烏江寨等地開設“翠葉山”新茶飲旗艦店。2024年,湄潭縣新茶飲産值4.58億元,同比增長243%。

  當前,湄潭縣已建成覆蓋42.7萬畝茶園的5G智慧管理系統,部署環境智能監測站327個,有效提高了茶園管護效率、茶葉生産質量。同時,湄潭縣全面推進數字産權建設,已經有3000多畝茶園取得數字知識産權證書,在茶園、茶葉、茶倉等方面逐漸建立了品牌,在茶園碳匯方面也進行了有益探索。

  “當千年茶韻遇上數字浪潮,迸發的是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侯廷胤&&,湄潭將加快數字技術研發、運用,加快建設富有貴州特色的現代化茶産業體系,提升茶産業“含金量”,真正實現“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 謝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