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綜述:強堡壘 守底線 促振興-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6/16 14:42:16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省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綜述:強堡壘 守底線 促振興

字體:

強堡壘 守底線 促振興

——貴州省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綜述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指示我們“做好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農村工作隊”。

  今年3月17日,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信團鼓樓裏的火塘邊,習近平總書記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圍坐暢談時強調:“第一書記制度還是要堅持,脫貧之後鄉村全面振興任務同樣繁重,這方面還是要加強。”

  五年來,貴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安排,分三個批次選派駐村幹部9.51萬人次扎根基層,在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揮了重要幫扶作用。

  強堡壘——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怎樣才能推動這個村更好發展?我覺得強堡壘、聚人心很重要。”2023年6月,付龍上任黔南州福泉市陸坪鎮羅貝村駐村第一書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村“兩委”幹部分工進行優化,壓實責任,從嚴從實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同時,他積極指導村黨支部提升“三會一課”針對性,吸引年輕優秀人才向黨組織靠攏,不斷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五年來,我省選優派強,將政治過硬、能力突出、作風優良的幹部派下去,以力量下沉的方式,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強黨性。省委黨校機關黨委充分發揮黨校專家教授在理論宣傳方面的智力優勢,組織開展全省黨校系統“理論宣傳二人講”暨省社科普及宣講進岑鞏活動,推動各村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駐村第一書記楊磊通過“黨員+政策宣傳、黨員+服務群眾、黨員+産業發展”等形式,強化示範引領,讓農村黨員發揮重要作用。

  抓班子。黔東南州三穗縣良上鎮永興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大志下大力氣幫助選優配強村級班子,解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村紀檢委員等空缺的難題;銅仁市德江縣平原鎮坳田村駐村第一書記楊黎創新組建“黔北坳田紅”先鋒隊,明確1名村幹部帶動5名黨員,1名黨員帶動10戶農戶,讓基層組織煥發新活力。

  嚴要求。為讓村“兩委”班子運行更加規範高效,黔東南州&江縣施洞鎮崗黨略村駐村第一書記熊鵬飛建立“村情周報”制度;為推動黨員幹部積極&&服務群眾,畢節市赫章縣漢陽街道銀田社區駐村第一書記朱輝制定黨員&&樓棟制度……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不斷提升村級治理、服務科學化制度化水平。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五年來,我省廣大駐村幹部堅持把建強村黨支部作為首要任務,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讓昔日的軟弱渙散村紛紛完成整頓提升,黨組織優勢正在不斷轉化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澎湃動能。

  守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天剛濛濛亮,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宋旗鎮和興村駐村第一書記何孝友就來到村民甘忠秀老人家中了解情況。

  “我身體不好,他經常來走訪,還幫我墊付醫療費。有什麼困難,何書記都來幫我們解決。”甘忠秀説。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是當前村最重要的工作。”這句話何孝友挂在嘴邊,也落實在行動上,他深入農戶家中“看”生活、“問”政策、“算”收入、“找”問題,精準制定“一戶一策”,切實抓好民政救助兜底和防止返貧監測工作。

  五年來,我省廣大駐村幹部為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帶頭深入走訪群眾,開展常態化、全覆蓋排查,精準施策。

  銅仁市松桃自治縣正大鎮聚寶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洪江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綜合研判,對符合納入監測條件的村民,及時納入監測幫扶範圍,確保戶戶研判、戶戶過關;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駐村工作隊員楊永健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底線任務,走訪群眾2137人次,消除風險7戶40人……

  防返貧監測是鞏固脫貧成果的“第一道閘門”,有效防止返貧才是目的,駐村幹部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進一步提升脫貧質量。

  畢節市威寧自治縣石門鄉河壩村駐村第一書記孫毅帥引導村民外出務工288人,解決80余戶400餘人“出行難、灌溉難、排污難”等問題,群眾滿意度達100%;黔南州羅甸縣羅悃鎮納鬧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軍協調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提供幫扶資金和物資90余萬元,資助困難大學生31人、關心留守未成年人1000餘人次、關愛老弱病殘群體300餘人次;銅仁市印江自治縣楊柳鎮何家村駐村第一書記楊逸舟爭取項目資金升級改造村茶場和茶葉加工廠,帶動村民務工2000餘人次……

  五年來,我省廣大駐村幹部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等方面精準施策、成績斐然,共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80余萬個,實現全省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每年穩定在320萬人以上,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持續增加,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促振興——讓人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甜

  初夏時節,走進位於遵義市道真自治縣舊城鎮河西村,濃郁的菜籽油香氣撲鼻而來。

  “油菜易打理,人工成本低,經濟效益好。”道真自治縣舊城鎮河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同旺&&,駐村4年來,他立足村情實際,積極協調幫扶資源,精心規劃産業發展藍圖,構建了以食用菌産業園、菜油加工坊、高粱、菜籽為主的“一園一坊兩籽”産業布局,拓寬了村民致富路。

  “千條理、萬條理,增收致富是硬道理。”和劉同旺一樣,我省廣大駐村幹部立足村情實際,結合自身優勢和幫扶村資源産業優勢,通過培育産業、引進項目、爭取政策等多種方式,普遍為幫扶村找準增收致富路。

  黔西南州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駐村第一書記胡奇龍帶領群眾發展農文旅産業,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0余萬元,向村民分紅42萬元;六盤水市水城區海坪街道甘塘村駐村第一書記呂寄望,帶領群眾大力發展花卉産業,實現年産值120萬元,增加群眾務工收入30余萬元;畢節市七星關區碧海街道西衝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宋慧穎帶領村民將閒置房屋打造為“村咖”,帶動社區環境改造項目投入達300余萬元,讓村民吃上“旅游飯”闊步“致富路”……

  五年來,廣大駐村幹部協調爭取項目4.3萬個,通過推廣“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組織方式,大力幫助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省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了2008個。

  駐村幫扶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遵義仁懷市三合鎮新農村駐村第一書記馬小松通過“村晚”等活動,以多種形式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為載體,讓村民從台下走到&上,從“觀眾”變成“主角”,從“要我幹”變成“我要幹”;六盤水市鍾山區青林鄉田壩村駐村第一書記龔德林探索出“制定好一個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統籌好兩支持續發力的村級隊伍、執行好第三方監督的獎懲措施”的“三好”鄉村治理模式……

  我省廣大駐村幹部促發展的同時,積極培育文明鄉風,指導完善村規民約等,推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善治格局,讓人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甜。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貴州堅持盡銳出戰,從省市兩級增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2500余名,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堅強的組織保障。(記者 張良勝)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