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頭攢動的咖啡店。
6月2日,貴陽市雲岩區蔡家街黑石咖啡館內人頭攢動,不少外地游客提着行李箱等候咖啡。“端午假期,我們日均咖啡的出杯量達300杯。這是繼‘五一’假期後,又一次深切感受到全國消費者對貴陽咖啡的喜愛,也看到了貴陽咖啡‘冠軍’效應帶來的帶動作用。”主理人雷鳴感慨道。
5月17日,喬治隊長主理人彭近洋在印尼雅加達2025世界咖啡衝煮大賽摘得桂冠,使得貴陽這座“咖啡之城”再度成為焦點。一座不産一粒咖啡豆的城市,卻涌現出中國咖啡衝煮大賽認證評審、世界衝煮大賽中國區冠軍、世界咖啡與烈酒大賽中國冠軍等眾多“大咖”。貴陽咖啡師為何能在咖啡賽事中頻頻奪冠?
貴陽人的嘴巴很“刁”,飲食風俗孕育咖啡發展土壤
“貴陽人的嘴巴很‘刁’。但是這種‘刁’也為貴陽咖啡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雷鳴説。在貴陽話裏,“刁”意為挑剔。
據2023年《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的數據顯示,貴陽人在全國“願意花錢取悅自己”城市中排名第二。
“貴陽是一座充滿年輕活力的城市,易接受新興事物。”屋頂咖啡店主理人徐舟毅&&,近年來,貴陽咖啡的消費人群從年輕人拓寬到了全年齡段。
貴陽的“小巷文化”也為社區咖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貴陽的小巷多與歷史共生,同時充滿着熱騰騰的生活氣息。在雲岩區文筆街、電台街、蔡家街等充滿煙火氣的巷弄裏,社區咖啡館如蒲公英般悄然扎根。
“2006年至2010年間,貴陽有了精品咖啡的概念。貴陽早期的‘悅讀時光’和‘高原家’兩家精品咖啡館,為許多咖啡館愛好者提供了啟蒙。”雷鳴回憶道。隨着星巴克、瑞幸等連鎖咖啡店的蓬勃發展,咖啡成為日常飲品,咖啡館也成了新的社交場景。
貴陽人喝咖啡很接地氣,巷子外的小吃攤上買一份洋芋粑,配上折耳根、酸蘿蔔,撒上辣椒面,在店裏買一杯咖啡,幾個人就坐在矮桌邊,聊天、吃小吃、喝咖啡。在南明區屋頂咖啡店,有的中年消費者甚至會在早上守着咖啡館開門,喝上一杯咖啡後再去晨練。此後,貴陽本地的精品咖啡館數量不斷增加。
貴陽咖啡很“卷”,良性競爭驅動行業發展
雷鳴説,貴陽咖啡很“卷”。“貴陽只有600多萬常住人口,卻有3000多家咖啡店,可以稱得上是‘咖啡之城’。雖然貴陽咖啡店的密度超過了上海,但市場體量遠不及上海。這就使得每家咖啡館都精益求精,不斷地學習進步。這才催生出了許多高品質的咖啡館和咖啡‘冠軍’。”
為保證産品質量,對的咖啡(DuideCoffee)主理人胡穎會前往咖啡豆産地考察;SeekSeeking咖啡專注美式和奶咖,主理人陳梟龍&&要把專業的事做到極致;雷鳴每年也會利用參加咖啡節、展會的機會,走訪各地優秀咖啡館學習經驗。
2014年,彭近洋的首家咖啡館“喬治公社”開業。此後,他不僅與同行分享專業知識,還主動組織分享會,促進了行業內的技術交流,推動形成貴陽咖啡行業良性競爭環境。
“節假日經常聽到顧客説,是被對的咖啡或喬治隊長推薦過來的。”雷鳴説,貴陽咖啡行業已形成團結互助的氛圍。端午節後,他在朋友圈寫道:“希望我們能一直保持這種百花齊放、共同進步的‘咖啡之城’精神。”
消費品位很“精”,共同發力培育咖啡消費市場
在GTS咖啡烘焙工坊的吧&上,一份介紹“如何衝煮咖啡”的卡片格外醒目。“每天都有很多顧客諮詢咖啡衝煮方法和風味提升技巧,為方便解答,我們製作了這張卡片。”咖啡師千歲介紹,如今越來越多咖啡愛好者開始嘗試自己衝煮咖啡,消費品味不斷提升。
“越來越多的顧客會來向我們學習專業的咖啡知識,因此我與許多顧客成為了朋友。大家的品位也越來越‘精’。”喬治隊長太平路店店長董昊文説,從業3年來,他明顯感覺到消費者對咖啡的態度發生了改變。過去,顧客不太關注咖啡品質,而如今,大家開始對沖泡技藝、咖啡豆選擇等專業內容産生濃厚興趣。
憑藉獨特的飲食風俗、良性的行業生態與共同培育市場的決心,貴陽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咖啡發展之路。端午假期結束後,黑石咖啡的人流量仍然不減。擁有30多萬粉絲的網紅咖啡師索菲亞來此探店,並在店內的咖啡機上簽了名。雷鳴在交流時説:“貴陽咖啡的口碑和氛圍都可以排在全國前列。但咖啡行業是一個專業性、技術性強的服務行業。只有不斷提升專業能力,貴陽咖啡才能走得長久。”(記者 明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