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磷都”勇闖新能源千億級賽道-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6/11 09:37:51
來源:貴州日報

“亞洲磷都”勇闖新能源千億級賽道

字體:

勇闖新能源千億級賽道

——看“亞洲磷都”從磷礦石到鋰電池的跨界轉型

  6月4日上午11點,甕安縣貴州磷化集團穿岩洞礦段。礦區司機蘇華山將剛剛開採出來的礦石運往待選區,這是他完成的第11趟礦石運輸。

  在20多年的礦車顛簸中,蘇華山握方向盤手上的老繭見證了磷礦的蛻變。過去,用炸藥和鐵鍬開採礦石,加工成磷肥後一車車運往農田。如今,這些礦石經過10多道工序,最終變成磷酸鐵鋰粉末,裝入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電池艙。

  3年間,有“亞洲磷都”之稱的黔南州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鏈,走出一條貫穿資源開發、技術革新與産業耦合的新路徑:磷係材料産值從百億級躍升至五百億級,相較於傳統模式,産業鏈延伸後,每噸磷礦石的附加值從約2500元增長至約10萬元,提升了40倍。

  從礦石紅利到鏈式創新

  在黔南州,亞洲最大露天磷礦——穿岩洞礦區的深層價值,正被全産業鏈技術革新激活。

  穿岩洞礦區大型智能化選礦中樞,每日可轉化萬噸原石,分離出的六類精礦漿通過封閉式管道直供磷化集團下游子公司,配合濕法磷酸分級萃取技術,使礦石利用率突破90%瓶頸。

  建設新能源電池産業過程中,貴州磷化集團建成了國內首條全要素電池回收線,實現退役電池中鋰、鈷、鎳等關鍵金屬的循環再生,形成磷礦開採—電池材料生産—資源回收的閉環産業鏈。

  2021年以來,福泉—甕安千億級化工園區已集聚40多個新能源項目,形成從磷礦到正極材料的完整産業鏈。其中,貴州裕能磷酸鐵鋰項目一期15萬噸生産線投産首年即創超70億元産值,盛屯能源打造的磷礦—磷酸鐵鋰—電解液全鏈條生産基地劍指200億元年産值目標。

  目前,黔南州具備年産44萬噸磷酸鐵、26萬噸磷酸鐵鋰、15萬噸硫酸鎳等新能源電池材料産能。2024年,黔南州磷酸鐵鋰出貨量22.5萬噸,同比增長87%,出貨量連續三年穩居全省第一。

  從千元磷肥到萬元鋰材

  5月初,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4月份,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84.3GWh,同比增長52.8%。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34.3GWh,佔總裝車量比例為18.6%,同比下降15.9%;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150GWh,佔總裝車量比例為81.4%,同比增長88%。這一結構性變化,展現了黔南傳統磷化工向新能源轉型的廣闊發展前景。

  “産業升級必須緊扣市場脈搏,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重構了磷化工的價值鏈。”黔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龔傳彬説。

  市場牽引下,磷化工企業開啟“價值裂變”。貴州川恒化工曾是一家以磷肥為主業的企業,2019年切入新能源賽道,投資百億元建設“礦化一體”循環項目,將磷礦轉化為電池級磷酸鐵。2023年首條生産線投産後,單噸産品附加值提升近10倍,實現從農資供應商向新能源材料商的質變。

  更具創新性的是,曾制約行業發展的磷石膏正蛻變為新增長極。通過開發生態護坡、3D打印建材等高附加值産品,黔南州將磷石膏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7%,培育出超50億元産值的綠色建材産業。

  從孤島式生産到生態化集群

  在當前電池市場中,磷酸鐵鋰電池與鎳、錳、鈷三元鋰電池為兩大主流技術路線,黔南州始終保持磷係和三元“兩條腿”走路。

  一季度,主産鈦白粉的貴州勝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産值達5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副産物磷酸亞鐵的大量銷售,是産值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盛屯貴州公司15萬噸的磷酸鐵鋰生産線正在加緊建設。作為盛屯集團在全國布局最大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産基地,公司率先在黔南生産鎳係、鈷係材料,其副産品還成功引進了鉬焙燒、鉬鐵合金兩大項目落地。

  6月2日,裕能貴州公司追投的年産50萬噸銅冶煉項目建設現場,十幾輛大貨車來回穿梭,運送建築材料。該項目將銅冶煉副産的硫酸和餘熱用於磷酸、磷酸鐵生産,是典型的“磷化工+銅冶煉+新能源材料”産業集聚耦合項目。待項目全部建成達産後,預計年産值800億元以上,新增就業3000人以上。

  作為推進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區域,黔南州堅持以“磷”引“鉬”、以“磷”引“銅”,推動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銅冶煉等産業鏈實現縱向延伸與橫向耦合,形成良好的區域産業生態。預計到2027年,將達千億規模,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基地。(記者 方亞麗)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