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的一線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6/09 14:45:39
來源:貴州日報

銅仁市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的一線故事

字體:

6個人的努力 6個字的目標

——銅仁市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的一線故事

  5月27日,星期二,銅仁。

  付家坪村和星洗滌廠,45歲的鄧真霞正帶着村民搶修設備;

  魚良溪村魚糧休閒大酒店,67歲的楊再煉正仔細核算近期收入;

  凈河村紅果參基地,60歲的田蓓正指導村民管護剛移栽的幼苗;

  高原村苔茶基地,52歲的黎明正組織采收夏秋茶;

  貴茶産業園全自動抹茶食品生産線上,46歲的湯昀鵬正檢查産品質量;

  木黃酒業車間,37歲的彭江濤正陪同專家品鑒酒質;

  …………

  6個人,年齡懸殊最大達30歲,身份不同,幾乎沒有交集,所做的事卻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興業、強縣、富民。

  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殷殷囑託。銅仁市委書記李作勳&&,銅仁要把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落腳到增收致富上,着力穩就業,拓寬便於群眾參與特色産業發展的渠道,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

  一項項産業落地、一個個奮鬥身影,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故事每天都在銅仁上演。

  兩位村支書的急與憂

  “壓榨機出故障了!”5月27日凌晨兩點,石阡縣大沙壩鄉付家坪村和星洗滌廠燈火通明,45歲的村支書鄧真霞焦急地舉着手機,讓遠在江蘇的技術員通過視頻指導搶修。

  找到原因,連夜調運零配件……這位女支書雷厲風行。

  早晨6點,壓榨機恢復運轉,鄧真霞懸着的心終於放下。

  鄧真霞曾在廣東打拼,2013年回鄉後進入村委會,之後當上了村支書。

  近些年,鄧真霞帶着村民陸續發展了一些産業,未見起色。

  2023年5月,被列入市級強村富民示範村的付家坪迎來關鍵抉擇。

  “必須抓住機遇,但村裏發展什麼産業呢?”鄧真霞和村支兩委探討了好幾天。

  “縣醫院每天有大量的床單被套需要清洗,村裏能不能把這個活接下來?”石阡縣人民醫院駐付家坪村第一書記曾敏提醒。

  “正好咱們這裡水資源豐富,那就搞洗滌廠!”鄧真霞的提議讓大夥兒眼前一亮。

  説幹就幹,她帶着群眾籌集資金,湊出850萬元建起2條現代化智能生産線,配套200余萬元污水處理系統。

  2024年5月,和星洗滌廠投産!

  “現在每天能處理3000多套布草,簽了銅仁本地和遵義余慶的客戶。”鄧真霞指着擴建的車間介紹,目前固定客戶已有10多家醫院、50多家酒店和一些洗浴城、研學基地。

  一年來,在廠裏打工的20多名村民領到近40萬元工資。去年底的分紅大會上,古稀老人楊昌友揣着1100元紅包笑得合不攏嘴,最多的一戶分到了2.2萬元現金。

  銅仁推進“強村富民”行動,有鄧真霞的“急”,也有楊再煉的“憂”。

  5月27日早上6點半,江口縣閔孝鎮魚良溪村在梵凈山的晨霧中甦醒。67歲的村支書楊再煉面對如畫風景,心裏卻有一份擔憂。

  58歲的姚金花身高僅1.15米,站在一米七五的楊再煉身旁,反差極大。楊再煉正是為她擔憂。

  9年前,楊再煉在村裏發起建立“黔馨家園”,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姚金花此前被安排在“黔馨家園”做飯。但身材矮小的她只能站在凳子上切菜、炒菜,安全始終是個問題。

  好在村裏的産業搞得風生水起,酒店、蛋雞養殖場、獼猴桃基地、工藝品加工廠等都能給姚金花提供崗位。

  當天,姚金花根據楊再煉的提議選擇了酒店清潔的工作。“支書安排的都好。”她簡單的一句話,滿是信任。

  和姚金花一樣,村民們都信得過楊再煉,因為在老支書的帶領下,魚良溪村二十年來發生了巨變:建成150畝全省最大冷水魚繁育單體基地、15萬羽蛋雞養殖場、4家工藝品加工廠和魚糧休閒大酒店,2024年村集體收入600余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逾2萬元……

  兩位企業家的闖與幹

  5月27日早上8點,江口縣德旺鄉凈河村紅果參基地籠罩在薄霧中,20多名村民正俯身耕作,澆水、除草、覆土……

  60歲的貴州創興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田蓓指着325畝連片土地:“今年全都種上紅果參,預計産值近千萬元。”

  留着一頭乾淨利落短髮的田蓓,從醫藥行業退休後,一直深耕紅果參關鍵技術研究。

  2023年,創興農業來到凈河村流轉土地種植紅果參,去年發放務工工資近80萬元。

  目前,公司已在萬山、江口、松桃等地建成規範化種植基地1300余畝,未來3年計劃擴至6000畝,年産值預計5億元。

  “我們不僅要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更要讓這片凈土孕育的健康産品走向全國。”田蓓手撫青翠幼苗,目光投向遠山。

  生活富裕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

  田蓓靠“闖勁”在山鄉興起了一項富民産業,而另一位女企業家則靠一股幹勁帶領村民奮鬥出了好日子。

  5月27日上午9時,陽光照射在石阡縣聚鳳鄉高原村千余畝苔茶基地,茶農們穿梭於茶壟間採茶。

  一位個頭不高的中年婦女穿着翻領連衣裙,聲音洪亮:“機採和手採要分開裝,以便分級銷售……”

  她叫黎明,52歲,貴州良友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9年,黎明已是石阡縣混凝土行業的領軍人物。一次偶然到高原村考察,讓她萌生了再次創業的念頭:“這麼好的茶,不該埋沒在深山裏。”

  隔行如隔山。黎明帶着團隊住進茶山,拜師專家,育苗、剪枝、殺青、攤晾,一樣樣從頭學起。她還跑遍福建、浙江,買回幾十萬元的暢銷茶樣進行對比,揣摩符合自家特色的生産工藝。

  一步一個腳印,到2022年,公司生産的苔茶通過歐盟標準認證,成為中糧集團在貴州的首個茶葉示範基地,還被復興號高鐵選為專供茶,訂單紛至沓來。

  最讓黎明自豪的,是公司參與了梵凈白茶·企業標準的制定,以及貴州白茶·團體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讓貴州本地品種苔茶在茶界有了“話語權”。

  除了茶,變化的還有人。過去只採明前茶的村民,如今因為夏秋茶産品熱銷,一年要忙三季,人均年收入從3000元漲到2萬元。

  兩位“外來者”的品與嘗

  5月27日中午,江口縣貴茶産業園“世界抹茶超級工廠”裏,4條年産1000噸的抹茶食品生産線正全速運轉。

  46歲的貴茶集團貴貴抹茶食品總經理湯昀鵬來到質檢室,品嘗樣品仔細叮囑:“抹茶粉的細度必須控制在15微米以內,巧克力灌裝環節的溫度誤差不能超過0.5攝氏度……”

  早些年,作為深圳爅蘭烘焙的産品總監,湯昀鵬帶領團隊打造過多款風靡市場的爆款。

  2023年,貴茶集團在拓展抹茶食品賽道的戰略布局中,向這位“味覺魔術師”拋出了橄欖枝。

  彼時,貴茶集團已憑藉“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産能優勢,成為全球抹茶原料供應的領軍者,但董事長蒙祖德深知:“要讓貴州抹茶真正走向世界,必須突破傳統茶飲的邊界,進軍食品、化粧品等多元領域。”

  湯昀鵬的加入,正是這一戰略的關鍵落子。他迅速組建了一支跨領域研發團隊,一頭扎進實驗室裏。

  經歷了數百次配方調試,團隊研發出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等30餘款産品,其中與茅&&名的“抹茶酒心巧克力”一上市便吸粉無數,單月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2024年,貴茶集團與星巴克、海底撈等國際品牌達成合作,抹茶食品出口至日本、北美等地。湯昀鵬笑稱:“我們把梵凈山的春天,端上了世界的餐桌。”

  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人才是關鍵。湯昀鵬是銅仁精準引進的專業人才,而彭江濤則是着重培養的本土人才。

  5月27日下午,印江自治縣木黃鎮五甲村的白酒産業園裏酒香四溢。

  37歲的貴州木黃酒業公司總經理彭江濤帶着中國酒業協會專家走入酒窖。

  他從酒罈中接出一杯杯“木黃窖酒”請大家品鑒。這位曾經的教師,此刻正為“跨界答卷”接受行業權威檢閱。

  從貴陽高校辭職返鄉創業的彭江濤,三年前恰逢政府注資重組木黃酒業,他被委以總經理的重任。

  從課堂到酒窖,彭江濤轉換自如。帶着團隊啃技術手冊、跑茅&鎮取經,硬是把老酒廠改造成數字化車間,生産效率、産品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目前,木黃酒業所在的白酒産業園已入駐5家酒企,投資2億元的年産2000噸優質醬酒生産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投産後將新增500個崗位,實現年營業收入近1.2億元。(記者 范朝權 劉皓 鄧鉞潔 胡曉梅)

  記者手記

  武陵山脈深處,六個人,六雙手,正合力描繪同一幅壯美畫卷:興業、強縣、富民。

  村支書們的急與憂,築牢根基。

  鄧真霞、楊再煉們的眉頭常緊鎖,他們深知,強村首在強基。銅仁將千鈞之力沉入基層: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雙向進入,讓村“兩委”筋骨更強健,“百人跟崗”“萬人培訓”淬煉本領。急與憂換來碩果纍纍:2024年全市1636個村集體經濟突破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增速全省第一。

  企業家們的闖與幹,揚起風帆。

  田蓓、黎明們的腳步從不停歇,以“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為鑰,深耕紅果參、茶葉等山地産業。銅仁發揮項目聯農帶農、強村帶弱村作用,引導村集體根據龍頭企業需求,發展規模化種植養殖産業。461家龍頭企業牽引1699個村前行,10527個家庭農場全省最多。

  人才們的品與嘗,點活春水。

  湯昀鵬細細研磨茶香,彭江濤精準把控發酵,這是匠心,更是富民的密碼。銅仁廣納群賢:粵黔共建實現“組團式”幫扶全覆蓋,糧油、經作、畜牧水産三支專家團隊扎根田野。五年23萬“土專家”破土而出,為強村注入澎湃智動力。

  特色産業扎根山野,村莊舊貌換新顏,張張笑臉寫滿增收喜悅。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捷報,奏響了這首興業強縣富民協奏曲的最強音。

  組織強基,産業揚帆,人才活水——六雙手的故事,正是銅仁“強村富民”行動的生動切片。當不同的力量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山野間匯聚,武陵深處,共富的種子已破土成林,鬱鬱蔥蔥。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