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丨貴州獨山:小軸承“轉”出産業升級“加速度”-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6/06 09:04:40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丨貴州獨山:小軸承“轉”出産業升級“加速度”

字體:

  新華網貴陽6月6日電 軸承是裝備製造業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小到電子手錶裏的微型滾珠軸承,大到飛機發動機的萬向軸承,其質量直接決定着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今,這個被譽為“工業關節”的戰略性基礎産業在貴州黔南的大山里落地生根。經過十餘年産業深耕,黔南州獨山縣已發展為貴州省內産量最大、配套最齊全的小微型軸承生産基地。截至目前,當地已聚集軸承及配套企業24家,各類軸承産線1500余條,年産軸承超8億套,2024年實現工業産值3億元以上。小小軸承,正“轉”出縣域産業升級“加速度”。

  航拍獨山縣軸承産業園。新華網發(獨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引鳳還巢 築起産業集群

  走進獨山縣軸承産業園貴州豐達軸承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工業風”撲面而來,近300台機器、40多條生産線高速運轉。工人們專注地操作着機器,研磨、清洗……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貴州豐達是獨山縣最早入駐、規模最大的軸承生産企業。其創始人、總經理岑顯禮是獨山本地人,曾在東部軸承企業務工8年,從一線基層工人逐步晉陞為車間管理員,積累了從製造工序、加工技術到市場營銷的豐富經驗。

  貴州豐達軸承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新華網發(韋吉爽 攝)

  “當時縣裏摸底在浙江務工的獨山人,引導大家回鄉發展。後來,政府真的建起了園區,本身我也有家鄉情結,就回來了。”岑顯禮説。

  多年前,獨山縣政府調研發現,在浙江各地從事軸承生産的獨山籍産業工人有近5萬人,技術人才儲備可謂深厚。基於縣域工業轉型需求,獨山決定重點培育軸承産業,制定了諸多專項政策,如在企業初創階段,前三年免收廠房租金、後兩年按市場價減半收取等。

  同期,貴州省政府推出微型企業扶持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創業企業提供財政補助、稅收貢獻獎勵及貸款幫扶等,多重政策疊加,讓一批具備技術經驗與市場資源的獨山籍在外人才返鄉創業。

  建廠初期,岑顯禮帶領團隊從零起步,在當地政府“店小二式”幫扶下,克服運輸成本高、技術工藝瓶頸、專業人才缺失、資金短缺等難題,逐步走上生産運營正軌,並確立了“生産高精密微小型不銹鋼軸承”的差異化定位,獲得了美的、飛利浦、蘇泊爾、小米、大疆無人機等知名品牌的認可,擁有了相對固定的市場訂單。

  在貴州豐達的成功示範下,更多軸承企業落戶獨山,大量獨山籍外出務工人才返鄉創業、抱團發展。貴州元誠實業有限公司、貴州優凱微型軸承有限公司、貴州旭日特種軸承有限公司等企業構建起以微型精密軸承為核心,覆蓋家電配件、汽車零部件、智能設備等多元領域的軸承産業集群,産品遠銷中東、東南亞、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硬剛”品質 “鏈”就産業優勢

  在貴州豐達生産車間,其生産的軸承規格眾多,型號共20余種。最大直徑50毫米,最小的外徑僅5毫米,內孔2毫米,只比牙籤尖端略寬,其産品的公差範圍控制在微米級別。

  豐達軸承生産的最小軸承。新華網發(彭語馨 攝)

  “作為駐紮在貴州山區裏的企業,要想獲得全國市場認可,必須依靠過硬品質、優質服務和持續迭代的技術工藝。”貴州豐達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芷偉説。

  謝芷偉介紹,以小家電市場為例,公司供應給美的、九陽等品牌的豆漿機軸承,必須滿足食品級安全標準、通過嚴苛的驗廠標準,“不能生銹,還要確保長期高頻運轉的穩定性”。

  為此,貴州豐達致力於構建“質量管控+技術創新+市場適配”的生産體系。

  一方面,依託東西部協作資源,獲得廣州市黃埔區專項幫扶資金支持,租賃、採購前沿生産設備;同時,常態化安排員工到業內頂尖企業學習,並成立了一支由12名技術人員和熟練工組成的創新團隊,開展各類微型軸承的研發、試製、工藝改進等工作。

  獨山軸承産業園內的貴州遠勝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上游企業,聚焦中高端軸承密封圈研發生産。他們可針對客戶差異化需求,提供模具定制化服務。

  “我們每生産一種産品就要刻一副模具,一年就要刻上百副,建廠十多年,我們積累了上千種模具。”遠勝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龍舉説。

  目前遠勝實業已建成52條生産線,年産量達4億件,成為西南地區規模領先的精密密封件供應商,下一步準備進入日本、德國等高端市場,拓展國際業務。

  柔性管理 “轉”動千人就業

  “回到獨山在軸承廠工作,薪資水平和沿海差不了多少,最大的好處是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從浙江慈溪返鄉就業的壓機工人吳富娟説。

  返鄉工人吳富娟在工作。新華網發(彭語馨 攝)

  近年來,獨山縣軸承産業帶動縣內就業人數1300餘人,其中有大量和吳富娟一樣的留守婦女。各家企業的管理頗為柔性,對工序較為簡單的任務,員工可將零部件帶回家中加工;就業時間也更靈活,方便員工接送小孩和照顧老人。

  為了讓本地新員工適應崗位技術要求,當地企業構建了“培訓+梯度晉陞”機制。遠勝實業為零基礎勞動者提供為期一週的上崗培訓,理論結合實操。培訓期間保底工資100元每天,入職半年後,技術崗熟練工月薪達6000至8000元,還有不少工人月薪過萬。

  産業園內的企業還與獨山縣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開設“軸承訂單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根據企業不同崗位定制不同教學方案,實現“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

  此外,當地企業還依託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建成的黔南州軸承技工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設了軸承車工、磨工、銑工等8個工種的培訓,向本地和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輸送技術工人。

  “靈活就業穩存量、校企合作擴增量、區域聯動提質量”的人力資源策略,不僅解決了縣城“家門口就業難”的民生問題,也為軸承産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可持續的人才支撐。(盧志佳 潘靖怡 梁雨 彭語馨 韋吉爽)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 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