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上白玉秋時,她正在參加香格里拉75公里越野賽,電話裏的呼吸聲中還帶着奔跑的熱烈。“12小時35分,女子第十名。”完賽後,白玉秋帶着疲憊與興奮與記者分享了參賽體驗。這場端午節的較量中,她盛讚賽事帶給她的美好體驗。而在她的獎牌陳列架上,八枚六盤水馬拉松完賽獎牌正靜待與2025年六馬十周年的獎牌相聚。

2013年,白玉秋(右)的六盤水首個全馬
時間回到2012年7月末。彼時的白玉秋在昆明邁出跑步第一步,一個月後便挑戰了首個山地半程馬拉松。當2013年六盤水首屆全程馬拉松鳴槍時,這位僅有過一次馬拉松經驗的跑者站在起跑線後,開啟了全新的賽事體驗。
2013年的首屆賽事,白玉秋的選擇帶着“天時地利”的必然。“那時全國馬拉松不過20多場,六盤水離昆明近,同屬高原城市,像是為我量身定制。”當被問及八年堅守的秘訣,她笑着説:“我的那些昆明老友,在家鄉未必相聚,卻年年在六盤水重逢。”
從最初追求PB(個人最好成績)的競技心態,到如今“健康跑到八十歲”的悠然心境,白玉秋的蛻變恰似中國路跑文化發展的縮影:“以前總想曬成績炫耀,現在才懂,馬拉松是場終身浪漫——就像六盤水的賽道,爬坡變坦途,但奔跑的初心從未改變。”

2015年,白玉秋首次擔任賽事四小時“兔子”
當記者追問最難忘的賽事記憶,她的目光投向2014年的六馬的蜿蜒賽道。“當時雙腿抽筋,是沿途市民的‘加油’聲和朋友的攙扶,支撐我蹣跚衝線。”這份溫暖化作她對涼都的獨家印象:“賽道旁永遠站滿揮手的市民,衝線後那碗滾燙的羊肉粉,澆上貴州油辣椒的瞬間——這是獨屬六盤水的完賽勳章!”
她特別提到賽事服務的細膩升級:“最初的‘魔鬼坡道’如今變成暢跑坦途,但市民的熱情從未打折。”更用三個“必來理由”向全國跑友發出邀約:“19℃的清涼賽道,鮮辣的羊肉粉,還有比盛夏陽光更明媚的加油聲!”

白玉秋2018年參加“六馬”
在白玉秋看來,奔跑讓她重塑了生命的維度。“馬拉松讓我發現,女性不僅是妻子、母親,更是堅韌的跑者。”白玉秋手腕上的運動手錶,記錄着13年來的奔跑軌跡。她將賽道比作女性成長的隱喻:“就像2014年抽筋時那個咬牙前行的自己——每一步都在打破設限。”
這種突破延伸至生活方式。她興奮地分享着“賽事+旅游”的探索經歷:“每年我都邀約朋友同來,跑完直奔烙鍋店打卡烙鍋美食,隨後前往韭菜坪看漫山韭菜花,再用黃牛火鍋犒勞自己!”在她眼中,這條42.195公里的賽道早已超越競技場範疇:“六馬就是我們一群熱愛生活的跑友,跑在熟悉的街道,續寫屬於自己的世界。”

2019年,白玉秋在六馬賽道上奔跑
2025六馬,白玉秋計劃如約而至,面對賽事未來發展,這位“活檔案”提出質樸期許:“請守護好現在的溫度——不變的羊肉粉香氣,不散的市民助威聲。”
每年七月晚風都會如期拂過19℃的涼都,十年光陰裏,六盤水馬拉松賽道優化了坡度,升級了服務,而跑者與城市之間那份“羊肉粉情誼”,始終滾燙如初。(記者 徐汝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