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之城|梵凈山下的這“抹”綠色,飄香全球-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5/21 18:24:19
來源:新華網

寶藏之城|梵凈山下的這“抹”綠色,飄香全球

字體:

  有一抹綠色,蘊含着武陵山腹地的清新與自然,在其主峰梵凈山下的一座小縣城裏,化作茶杯中的醇香,飄向全球。

  這是5月15日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拍攝的茶園(無人機照片)。

 這是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茶室拍攝的抹茶茶飲(5月14日攝)。

  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被譽為“世界抹茶超級工廠”。這裡擁有抹茶高標準原料基地和生産線,以及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精製車間。2024年,江口縣抹茶産量達1300噸,産值3.02億元,帶動周邊近10萬人就業增收,抹茶産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江口,這是一座充滿着濃郁抹茶香氣的“寶藏之城”。

 這是5月14日拍攝的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無人機照片)。

  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韋勇(中)在茶園裏給茶農講解種植要點(5月15日攝)。

  韋勇,一名地道的江口縣人,2011年進入貴州貴茶(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原本學習化工專業的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利用自己多年來在産品檢測方面的技術經驗,在家鄉投身抹茶産業的研究發展。如今,他已經成為公司技術研發部的一名茶産業研發師,在抹茶種植、採摘、製作、加工的諸多流程中提出專業建議,並對抹茶産品進行測試反饋。

 韋勇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的茶園裏調研抹茶生産原料(5月15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韋勇(中)與村民在采收抹茶茶青(5月15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韋勇(右二)給村民講解抹茶采收要點(5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韋勇(右)在一家茶葉加工廠裏給村民示範抹茶茶青攤晾注意事項(5月15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韋勇(左)在一家茶葉加工廠裏查看抹茶原料加工情況(5月15日攝)。

  抹茶,是一種既古老又新潮的飲品,以其獨特的粉末狀態和豐富的茶氨酸、咖啡因含量聞名於世。它既有着上千年的茶文化歷史積澱,又在當下不少網紅飲品中身影頻現。

  抹茶,這一翠綠茶飲的發祥地實為中國。古時,中國人將抹茶稱為“末茶”,“末”是“粉末”“碎末”的意思,這和古代抹茶的製作方式有極大關聯。古人製作抹茶別具匠心:採用新鮮綠茶,通過蒸青的方式做成茶餅,在需要食用時,將茶餅打磨成細粉,也就是“末茶”。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

  抹茶最早見於魏晉,興於唐而盛於宋。在唐朝時,日本的遣唐使就在中國學習了茶文化。公元9世紀,抹茶被遣唐使帶回日本。從此,抹茶在日本大行其道,並且逐漸形成比較系統的儀式。20世紀末,中國從日本引進碾茶的生産技術,抹茶文化及抹茶重新回流我國。古老的抹茶在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後,以全新的形式再次回歸,使國人也重新拾起了對“末茶”的記憶。

  如今的抹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時尚的文旅元素。

  韋勇説,抹茶的生産工藝十分考究,分為遮蔭覆蓋、採摘、殺青、碾茶爐乾燥、梗葉分離、精製、拼配、滅菌、研磨等20多個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仔細專注對待。在“世界抹茶超級工廠”裏,全自動生産線正在將千年茶藝轉化為中國智造新方案。

 韋勇進入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生産車間前進行消殺(5月14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生産車間,韋勇(前排右)與同事一起交流(5月14日攝)。

  韋勇(左)與同事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生産車間裏查看生産情況(5月14日攝)。

 韋勇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生産車間查看生産情況(5月14日攝)。

 工人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生産車間將抹茶粉裝袋(5月14日攝)。

  工人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生産車間包裝抹茶産品(5月14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抹茶檢測中心,韋勇(左)與同事進行抹茶産品樣本檢測(5月14日攝)。

 韋勇(左二)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産品研發辦公室與同事探討産品特性(5月14日攝)。

  抹茶是真正意義上的“吃茶”,已逐漸進入百姓生活。在江口縣城的“抹茶食尚街”,多家特色店舖展示着抹茶産業的無限可能,既有傳統抹茶冰淇淋、蛋糕等甜品,也有創新研發的抹茶麵條、抹茶米豆腐、抹茶湯圓等地域美食。每逢周末,韋勇這位技術專家還會化身“茶藝導師”,帶着兩個女兒體驗宋代點茶技藝,用茶筅打出綿密沫餑,或是嘗試抹茶新飲品、抹茶新食品。

 茶藝師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茶室製作抹茶茶飲(5月14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茶室,茶藝師在抹茶茶飲上作畫(5月14日攝)。

 工作人員在貴州省江口縣一家抹茶食品餐廳內製作抹茶食品(5月14日攝)。

 在貴州省江口縣貴茶産業園茶室,茶藝師給前來研學的學生講解抹茶茶藝(5月14日攝)。

  韋勇説,茶産業是很好的富民産業,而抹茶再次給茶産業進行了一次“工業化革命”。機械化採摘和生産解決了長期勞動力不足、茶青下樹率不高的問題。這場“綠色革命”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重塑了貴州茶産業格局。通過“龍頭企業+聯盟企業+基地”模式,江口縣已聯動60余家茶企,輻射茶園14萬餘畝,遍佈貴州各地,促進茶農增收致富,推動貴州茶産業健康快速發展。

  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韋勇(中)在茶園裏給茶農講解種植要點(5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從一名茶葉‘小白’到成為貴州省茶葉標準委員會專家,如今能回到家鄉為抹茶産業出一份力,我深感榮幸。未來,我希望抹茶能夠融入大多數人們的生活,從深山茶園到世界餐桌,把中國茶文化傳播到全球各地,讓世界通過這抹東方翠色,讀懂中國茶道的當代敘事。”韋勇説。

 韋勇在貴州省江口縣怒溪鎮駱象村的茶園裏調研抹茶生産原料(5月15日攝)。

  預計2025年,中國抹茶總産量將超過5000噸,穩居全球最大生産國。其中貴州的産量已經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遠銷海外40多個國家。

  淡綠的抹茶拿鐵醇厚清香,深綠的抹茶餅乾清苦回甘,青翠的抹茶月餅外皮包裹着桂花餡,散發出淡雅清甜的香氣……當你準備享用這些以抹茶為主要元素的時尚産品時,你是否會記得,這撲面而來的“綠色氣息”,可能就源自貴州大山深處的“寶藏之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

策劃:費茂華、歐東衢

記者:呂帥、楊文斌、楊焱彬、傅天

海報:呂帥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