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5月9日電(記者向定傑)5月9日,在2025世界品牌莫幹山大會期間,一場跨越1600多公里的城市對話火熱展開。
貴州黔南——西部雲貴高原上的多彩明珠;浙江湖州——東部長三角區域的樞紐節點,以“深化産業協同與文旅融合,共築友好城市協作新典範”為主題,舉辦閉門交流會。兩地黨政領導、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敘合作歷程,共商發展機遇,共繪未來藍圖。
憶往昔:“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情誼”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但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一次前往,終生難忘,這是我的感觸,也是眾多游客的感觸。”湖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金加寶説,去年第一次到訪黔南,感到當地做文旅底氣很足、腰桿挺硬。至今,他時常關注“黔南文旅”的公眾號,對近期一條“引客入黔南”的獎勵政策還印象深刻。
“黔南從一個很生硬的地名變成了一個鮮活而生動的城市,那裏有我們熟悉的朋友。”湖州市經信局副局長石楊也分享着自己的經歷。去年考察了解工業項目的過程,她記得每頓飯飲料都有刺梨。

黔南州佈置的文旅市集。(主辦方提供)
去年11月,同在長江經濟帶上的黔南和湖州締結為友好城市,兩個集山水、民俗、美麗於一體的地區從此緊緊連在一起。
今年2月,湖州經貿考察團到黔南州考察交流;次月,黔南州黨政代表團赴湖州學習招商。
“親戚常走常親,兩地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之前簽訂下來的合作事項都在逐步推進。”黔南州的一些幹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有貴人相助。湖州作為發達地區,給予了許多幫助和指導,良性互動越來越多。
黔南州文旅局局長楊寧介紹,近期雙方互訪頻繁、交流深入,黔南、湖州旅游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黔南州宣布全州A級旅游景區對湖州游客免票,湖州將精心打造“黔南5日民族風情游”等線路,串聯起荔波小七孔、平塘“中國天眼”等景點。
看當下:“這是一次全面合作的機會”
“今天召開這個閉門會,主要是落實雙方關於推動湖州與黔南在産業協作招商聯動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兩地在文化旅游、城市建設、工業、農業、招商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吳學俊在主持時開宗明義。
為追求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當天兩地宣傳、文旅、林業、工業、農業、融媒體中心等部門依次講做法、説需求、談打算。

交流會現場。(主辦方提供)
“希望幫助我州加快刺梨産業發展、加快林業碳匯産品價值轉化、加快林下經濟産業發展、森林工業産業發展、森林康養産業發展。”黔南州林業局黨組書記陸世英一口氣提出不少期盼。
對此,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兵逐項回應,並着重介紹了當地林業産業的特色亮點。
這不是單向的幫扶,而是雙向的奔赴。在黔南州工信局副局長吳瑋燊看來,湖州是數字經濟強市,先進製造的高地,而黔南州資源富集正處在産業升級的關鍵時期,雙方在資源和産業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合作空間十分廣闊。“可深化黔南資源+湖州産業的協作、深化黔南材料+湖州的技術方面的協作……”他提出。
“兩地之間像生態價值的轉化,歷史文化的傳承,産業創新發展,共同的城市特質也讓我們相向同行。”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石一婷&&,接下來將深化、細化一些工作的具體內容,讓實打實的項目落下來,不僅是項目到黔南,黔南的項目也可以到湖州。
謀未來:“這是一幅共富同行的畫卷”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是謀劃十五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在當日的交流中,兩地勾勒了許多美好的願景。
“據我們統計,湖州很多茶葉企業在黔南州有種植茶葉,安吉白茶種植面積就有15.9萬畝。”黔南州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毛曉雲透露,她們已經看準湖州水産養殖、楊梅出口的優勢,未來將引進頭部企業、借助先進技術,更好助推黔貨出山。
記者在會場周邊看到,都勻毛尖、貴州勻酒、刺梨等獨具黔南特色的優質産品集中展示,吸引了不少嘉賓駐足問詢。

參會嘉賓體驗黔南味道。(主辦方提供)
“展&有茶葉、刺梨、手工製品,每一款産品都承載着黔南山水靈氣和民族匠心。”湖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驥説,湖州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之稱,歷史上就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説法,是絲綢文化、湖筆文化、瓷文化、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近年來,當地正奮力繪就“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幸福圖景。未來,雙方可以加強産銷平台的共建,加工技術的合作,推進産業鏈延伸,提升農産品附加值。
“大家進行了深入、深情的交流,下一步分行業做好項目的細化、對接、落實。”在交流會的尾聲,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吳學俊説,雖然兩地山相隔,但是水相連,黔南州府都勻被稱為橋都,而湖州古橋數量之多,也堪稱“中國古橋博物館”,相信今後這些“橋梁”紐帶將發揮更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