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在貴州省息烽縣和清鎮市,當地引進“智慧農業”設施,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了解大棚溫度、濕度等信息,並控制大棚卷膜器和水肥灌溉,使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的環境、生長情況等得到信息化的控制,從而解決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有效提高農産品的産量、品質和附加值。通過採用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手段,貴州山區種田有了“科技范兒”。
記者:劉勤兵、吳思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周遠鋼】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在貴州省息烽縣和清鎮市,當地引進“智慧農業”設施,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了解大棚溫度、濕度等信息,並控制大棚卷膜器和水肥灌溉,使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的環境、生長情況等得到信息化的控制,從而解決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有效提高農産品的産量、品質和附加值。通過採用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手段,貴州山區種田有了“科技范兒”。
記者:劉勤兵、吳思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