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田野在“問技”-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2/02 10:10:31
來源:貴州日報

春天的田野在“問技”

字體:

  “去年收的小麥穗子大、籽粒飽、色澤好,畝産比上一年提高了兩成,相信今年的收穫會比這還好。”

  立春將至,正是冬小麥冬管的關鍵時節。遵義市匯川區高坪街道新拱村10余名村民在田間揮灑肥料,為小麥抽穗拔節提供營養保障。

  “我今年種了325畝小麥,不光有專家指導,還有機械設備幫忙,每一步都省心省力。拿播種來説,這一季只用了五天,以前可是要花半個多月呢。現在這幾百畝小麥長得都很好,接下來我們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在防治病蟲害上!”新拱村種植大戶張軍説。

  “把土裏面的種子順利變成倉庫裏的糧食,去年我們可是下了大力氣。”張軍回憶,從種到收,從防治病蟲害到施肥澆水,田間管理抓得緊,農技員指導來得勤,一點兒也沒耽誤。

  “最近氣溫低,匯川區農業農村局的專家三天兩頭過來開展小麥苗情監測,教我們做好麥田雜草、地下害蟲等監測防治。春節前,我們按照配方科學安全使用農藥,為小麥防寒抗病增添了一份保障。”張軍説,有之前的豐收經驗,又有專家指導,自己對今年的增産很有信心。

  冬雪消融,寒氣漸散,大地即將迎來嶄新的季節。興義市萬峰林街道納錄村村民王國軍也開始為新一年的耕種做準備。“去年,我家種植了20多畝泰優808水稻,其中一部分嚴格按照州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的要求進行種植和管理,另一部分則是按照自己的老經驗來弄。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樣的稻田和品種,最後的畝産足足相差200多公斤。今年我追加承包了50畝,準備好好大幹一場,所有水稻都嚴格按專家指導的技術來種。”王國軍説。

  “雜交水稻超高産精確栽培技術黔西南州興義示範區連續4年畝産突破1100公斤”,這一好消息去年曾讓一向不是産量大省的貴州上了一回“大分”。“在全國來説,這樣的産量都算比較高的。”揚州大學教授戴其根在興義市萬峰林街道參與測産時説,“貴州的雜交水稻超高産精確栽培技術得到大力推廣,讓高産從‘試驗田’走向‘農民田’,真正實現了大面積高産,惠及了更多老百姓。”

  春暖花開季將至,各大産業搶先“熱身”。馬鈴薯産量佔貴州糧食總産量的20%左右,僅次於水稻和玉米,“蟲口奪糧”在當下尤為關鍵。

  “馬鈴薯種塊藥劑拌種是很有好處的,通過藥劑拌種可以預防苗期病害、苗期蚜蟲,以及地下害蟲的危害,實現‘關口前移’;施藥時要採取安全防範措施,不能隨意丟棄農藥包裝廢棄物,要按照規定做好回收……”春節前,一堂由省植保植檢站專家主講的田管課在長順縣擺所鎮馬鈴薯種植基地進行,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聽課。

  今年,這裡的“徽薯1號”馬鈴薯有望突破畝産6000斤的好成績,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再過兩個月左右,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昊禹稻油輪作基地上千畝油菜花就將開放,屆時,大批游客會前來踏青賞花、觀光游玩。

  養花如繡花,每年如期盛放的油菜花並非“野蠻生長”,而是飽含了農技人員的心血。“昊禹基地的多色油菜花,是省油菜體系的專家經過多次試驗選育的品種,在注重高産高油的前提下,還特別兼顧了生育期和花色。”貴州省油料研究所副所長、貴州省油菜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雷紹林説,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並重,在助推農旅一體化發展的同時,又提升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要注意低溫雨雪災害,及時開溝排水防漬害、及時摘除凍傷的薹葉防感染、追施肥料和生長素促進植株健壯……”除夕剛過,專家和農戶就來到田間查看,共同呵護着小小油菜花,一起等待着它的豐收。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貴州廣袤的田野間,春耕備耕火熱上演,良技良法推廣運用,“問技要糧”正在為秋天的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劉皓 鄧鉞潔)

【糾錯】 【責任編輯:謝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