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天濛濛亮。62歲的任良蓉已搭上早班地鐵,從居住的貴陽市觀山湖區趕往南明區。先坐地鐵,再換乘公交,用時近1個小時,她於早上8點到達目的地——位於南明區紅岩東郡社區的貴陽誠善助老公益互助餐廳。
這家餐廳平時主要為孤寡、空巢、獨居、失能等困難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志願者多是60來歲的老人。今年是任良蓉做志願者的第9個年頭。
“考慮到大多數老人除夕夜還是要在家裏過,我們就提前吃個團年飯,熱鬧一下。”任良蓉告訴記者,除了提供免費午餐,餐廳還組織了聯歡會。
“你今天這羽絨服好喜慶”“這是我新買的帽子”“這紅圍巾是孫女送我的”……10點不到,餐廳就陸續來了30多位老人,大家熟絡地圍坐在一起喝茶、吃點心、分水果、拉家常,笑聲不斷。
不一會兒,聯歡會在志願者表演的集體舞《拜新年》中拉開帷幕。即便還沒有綵排、沒有華麗的演出服,老人們自發編排的手勢舞,即興演唱的《送戰友》《茉莉花》,仍讓佔地不到70平方米的餐廳成了歡樂的港灣。

老人們在聯歡會上看節目。新華社記者 潘德鑫 攝
一邊歡聲笑語,一邊熱氣騰騰。餐廳廚房內的蒸鍋呼呼冒着熱氣,志願者正在製作午餐,案板上擺放着洗凈備用的土豆、山藥、胡蘿蔔、萵筍、茶樹菇、牛肝菌等10余種食材。
“胡蘿蔔、萵筍要切片蒸熟、所有的菜不加味精、蒸米飯要適當多加些水……”負責掌勺的志願者陳國英一邊備菜一邊介紹,雖然菜品不如飯店豐富,但營養搭配不能馬虎:“做老人的飯菜,説難也難,説簡單也簡單,關鍵要用心。”
常年給60多名老人做午餐的陳國英,其實也已經73歲了,因患有風濕,走路略顯蹣跚。問及堅持做志願者的原因時,她笑着説:“這裡做飯的、吃飯的都是老人,沒人嫌你啰嗦,也沒人嫌你動作不利索,遇到煩心事有人聽、有人懂。”
今年88歲、滿頭銀發的魏錫端是餐廳的常客。她喜歡餐廳的熱鬧氛圍和志願者的貼心服務,“有免費可口的飯菜,有聊得來的老姐妹,讓人省心又舒心”。

老人們在餐廳用餐。新華社記者 潘德鑫 攝
“低齡健康老人照顧高齡困難老人,大家守望相助,給政府、子女減輕了負擔,也收穫更有意義的晚年生活。”貴陽誠善助老慈善公益服務中心理事長張永馨介紹,該餐廳成立於2014年,在貴陽市有4家門店,已累計為老人免費供餐超200萬份。
中午12點,團年飯開始,大家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按需取餐。胡蘿蔔萵筍炒木耳、豆棒山藥燴凍菌、炸土豆、虎皮青椒、菌菇湯,菜品簡單,但他們吃得很享受也很滿足。(記者 潘德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