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以體育之名致敬紅色歷史-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1/22 09:48:04
來源:新華網

貴州:以體育之名致敬紅色歷史

字體:

國旗在開幕式現場展開。新華網發( 龍建睿 攝)

  新華網貴陽1月22日電(盧志佳)貴州,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範圍最廣的省份。90年前,紅軍長征足跡遍及貴州60多個縣(市、區),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書寫了的四渡赤水的軍事奇蹟。

  90年後,貴州以體育之名,致敬紅色歷史。圍繞豐富的紅色文化和自然資源稟賦,貴州省體育局以紅軍在貴州的長征線路為線索,創造性打造了“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IP賽事,巧妙地將全民健身的熱情與紅色文化的傳承緊密相連。

  10站賽事,歷時3個多月,覆蓋9個市(州),3萬餘名參賽選手以鐵人三項競逐青山綠水,在極限挑戰的過程中,深刻感受貴州厚重的紅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多彩的人文風情。

開幕式現場侗族大歌表演。新華網發( 龍建睿 攝)

  賽事彰顯“紅色氣質”

  黎平,被譽為“曙光之城”。90多年前,中央紅軍在這裡召開了黎平會議,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偉大轉折”從這裡開始……

  2024年10月2日,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首站在黎平舉行,賽事伊始,就透出濃厚的“紅色氣質”。紅色音樂劇《紅軍來到我家鄉》為遠道而來的參賽選手演繹了紅軍進入黎平後的動人故事;貴州各地紅色文化紀念館解説員在開幕式上講述長征故事,傳遞長征精神……

選手在赤水河上劃划艇。新華網發

  習水土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1935年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中一渡赤水河的主要渡口。本站賽事創新性地融入划艇項目,選手們擊水赤水河,深刻感受紅軍的英勇與堅韌,四渡赤水紀念館、紅軍一渡渡口、女紅軍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地標為賽道注入“紅色基因”。

  遵義,偉大的“轉折之城”。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關乎命運的抉擇在這裡發生。持續三天的會議,最終撥開迷霧,重新校準航向,點燃中國革命從挫折中奮起、從困境中突圍的希望之光。

選手在遵義站比賽中划槳板。新華網發

  1月18日,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收官之戰在遵義打響。選手們沿着賽道途經遵義會議會址,那座見證歷史轉折的二層小樓在歲月的洗禮下依然莊嚴肅穆;跑過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庭院的樹木仍然默默矗立;在穿城而過的湘江河上,選手們揮動船槳,奮力向前……賽場外,紅色講解帶領選手跨越時空接受精神洗禮,紅歌快閃為賽事增添熱血激情,《偉大轉折》紅色歷史劇目震撼人心。

  “正值全國、全省、全市上下紀念遵義會議90周年之際,總決賽在紅城遵義舉行,意義非凡、影響深遠。”遵義市副市長吳起説。

  “遵義會議精神給了我很大的 啟發,只有堅持正確的方向,堅定信念,才能達到比賽的終點。”遵義本地的參賽選手楊澤飛&&。

  中國共産黨向來重視體育運動,即便是紅軍長征時期,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各路長征隊伍均開展了簡便易行的體育活動。從長征途中播撒體育火種,到今天邁上體育強國之路,體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符號,深深鐫刻在百餘年的黨史之中。

  如今,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接過傳承紅色基因的接力棒,參賽選手們以山水越野重溫崢嶸歲月,以體育精神共鳴長征精神,在一次次奔跑中,在一次次騎行中,為新時代“長征路”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

選手在遵義站比賽中。新華網發

  選手競逐“青山綠水”

  大山締造了貴州奇觀美景,也塑造了天然的戶外運動場。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境內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佔全省總面積的61.9%。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之所以能在眾多紅色聖地開展,得益於豐厚的山地自然資源,造就了貴州無與倫比的越野運動資源,也在於體育部門的持續投入,近年在全省陸續建成100個生態體育公園。

  此外,貴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舒適宜人,全年有300天以上適宜開展山地戶外運動。周期長、類型多、體感好的特點,天然契合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辦賽需求。

選手在&&杜鵑站比賽中。新華網發

  &&杜鵑因綿延&&的野生杜鵑林被稱為“地球彩帶”,這一站的賽道蜿蜒於花海與山林之間,平緩山地形成適宜的坡度,茂密植被帶來充足的負氧離子,伴隨着初雪的到來,&&杜鵑變成“白裏杜鵑”,獨特的環境刷新了選手們的參賽體驗。

  “這裡的空氣真是太好了,讓人忍不住想多吸幾口。”接力組冠軍選手馮龍雪感慨道,以前也有參加過這樣的賽事,但&&杜鵑空氣更好、風景更美,奔跑在白雪皚皚的山間,讓人身心舒暢,倍感舒適。

  六盤水盤州站的比賽在妥樂古銀杏景區進行。妥樂景區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景區內擁有千株千年古銀杏樹,樹齡均在300年以上,是中國古銀杏生長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賽時正值賞銀杏的最佳時節,參賽選手們沿着賽道盡覽如詩如畫的古銀杏村莊,定格下最美的運動瞬間。

選手在盤州站比賽中。新華網發

  開幕式現場位於生態怡人的南泉山生態體育公園,游泳場地位於秀美的薩瑪湖公園,騎行賽道兩旁綠樹成蔭……黎平站比賽,選手們一路“青山綠水”。

  “黎平的自然環境很好,氣溫也很適合比賽,在這樣的賽道上騎行也很有樂趣。”在黎平站參加冠軍接力組的奧運選手、亞運冠軍米久江發出邀請,“歡迎世界各地的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都來貴州體驗我們的山水”。

  縱觀貴州紅·山水越野挑戰賽十站比賽,“紅色”主題色鮮明,“綠色”底色濃厚,一道道體育繪就的“動感風景線”融入貴州的青山綠水,“體育公園省”形象躍然黔貴大地之上。

選手衝刺撞線。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全景展現“多彩人文”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千百年來,17個世居少數民族在這裡依山而居、傍水而棲、和睦相處,創造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風,&&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觀。

  山水之外,貴州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也給賽事增添了別樣韻味。各站比賽滿滿的“貴州味”與“民族風”,越野賽場成為民族文化“大秀場”。

選手在比賽中騎行。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石阡,仡佬文化傳承千秋之邦。開賽前,仡佬族400年歷史的非遺長號激昂奏響,舞龍表演活力滿滿,充分彰顯了石阡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與當地群眾的熱情活力,也為這場紅色體育盛宴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關嶺,苗族與布依族文化交相輝映之城。當地苗族少年現場跳起《花棍舞》,為選手助威,布依族歌謠《盤江小調》婉轉悠揚,唱出布依人民的熱情好客與對生活的熱愛。

  興仁,布依文化多彩之地。開賽前,布依族銅鼓雄渾激昂,奏響承載歷史與情感的十二調,苗族板凳舞輕快靈動,展現民族的幸福安康與繁榮昌盛,充分彰顯了興仁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與活力,為參賽者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當地群眾在興仁站比賽中表演板凳舞。新華網發

  甕安,舞獅文化閃耀千年之域。賽前,龍獅表演上下翻飛,各種造型變化多樣,《自古甕安大市場》重現歷史場景,為現場燃起了熱烈的氣氛,展現了甕安人民的熱情和多元的文化。

  “我們在外地比賽很少有這樣的體驗,那麼多少數民族同胞穿盛裝為我們加油,這也是一道風景。”來自湖南的參賽選手唐亞潔説。

選手在比賽中游泳。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文化具有穿透時空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和“村BA”“村超”一樣,現代體育賽事與傳統民族文化的融合表達,進一步豐富了賽事的精神內涵,增添了感染力和吸引力。看比賽、賞民俗、品美食,賽事在滿足人們文體需求的同時,也創造着新的消費場景,為各賽事舉辦地帶來賽事“流量”和旅游“留量”,有效激發當地經濟發展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