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開、避暑游玩:一個高寒鄉的産業“新潮流”-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1/15 08:52:25
來源:新華網

金銀花開、避暑游玩:一個高寒鄉的産業“新潮流”

字體:

  新華社貴陽1月14日電 題:金銀花開、避暑游玩:一個高寒鄉的産業“新潮流”

  新華社記者李驚亞、楊欣、郭可樹

  從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縣城開車前往石朝鄉,目光所及一片霧氣瀰漫,“雲上石朝”的廣告牌也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仿佛在告訴前來的客人已置身千米海拔之上。

  石朝鄉平均海拔超1200米,一年中有近半年陰雨連綿、大霧籠罩。極端的地理氣候環境制約着當地交通、産業的發展。十幾年前,這裡到處是荒山,當地群眾僅靠種一點苞谷維持生活。脫貧攻堅期間,石朝鄉也被確定為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

  “90後”仡佬族婦女黃小燕是石朝鄉浪水村人,她的童年很少有關於豐收的記憶。“坡多地少,氣候寒冷,種出來的糧食夠家人吃就不錯了,更不用説存下錢。”黃小燕説。

  黃小燕雙手佈滿了老繭,這在家鄉的同齡人中並不多見。“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幹農活兒才有這樣的手。”這雙手見證了黃小燕留在家鄉的堅持,她嘗試過很多方向,比如種土豆、種油菜、養山羊,但都沒太大起色。

  一次次失敗後,黃小燕在2018年開始嘗試種植金銀花,當時石朝鄉大力發展金銀花産業,“家裏有幾十畝荒坡地,種不了其它東西。看到身邊人種金銀花掙到了錢,我就開墾了15畝,嘗試種金銀花”。

  2024年7月3日,石朝鄉村民在採摘金銀花。新華社發(陳西南 攝)

  石朝鄉的氣候與土壤適宜金銀花的種植,同時金銀花價格穩定、種植簡單,這使得黃小燕在第一年就嘗到了甜頭。隨後的幾年裏,黃小燕不斷開墾荒坡,將種植面積擴大到了30畝。如今,30畝的金銀花每年能為她帶來5萬元左右的收入。

  “脫貧後如何繼續發展,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石朝鄉黨委書記申剛説,當地圍繞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2024年,全鄉2.5萬畝金銀花,採摘150萬斤,實現産值630萬元。“未來,我們還要延長産業鏈,嘗試更多的金銀花深加工産品,讓金銀花發揮更大的價值。”

  曾經石朝鄉交通不便,高寒氣候是發展的障礙。如今,農村公路四通八達,高山雲霧間儼然已成避暑勝地,藏在深谷裏的原生態美景成了城裏人的“打卡點”。

  2022年起,石朝鄉開始推進避暑産業,動員群眾將閒置民房改造成為民宿,實現在暑期增收。不過,據申剛回憶,最初群眾並不認可,僅有兩家民宿104張床位,“以前很少有游客來,老百姓看不到希望,也不敢貿然改造”。

  2024年7月3日,工人在金銀花加工廠內忙碌。新華社發(陳西南 攝)

  為了將石朝鄉推廣出去,當地成立了專班,在短視頻平台推廣宣傳,並對前來旅游提供一站式服務,“雲上石朝”的招牌慢慢響了起來。“四川、重慶、廣西、湖南的游客是最多的,都是暑期旅居。”申剛説。

  游客越來越多,參與的群眾也越來越多。2024年以來,石朝鄉民宿床位增加到近200張,居住一週以上的游客有600人次。“這是一條好路子,發展空間還很大,我們會堅定地走下去。”申剛説。

  如今,黃小燕又養了幾頭豬,農閒時還在鎮上做一些零工。靠着勤勞的雙手,她和丈夫在縣城買了房,手裏也有了存款。2025年,他們準備再開墾幾十畝荒坡種植金銀花,並添置一輛車用來運輸。“現在政策好、條件好,只要不閒着,日子肯定越過越好。”黃小燕説。

【糾錯】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