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民生事,枝葉總關情。
“站隨人走”,“家門外”就業更順暢;“五子”同落,“留下來”就業更安心。
頂尖醫院落戶,一流專家引進,病有良醫;打造縣域醫共體,服務資源下沉,病有所醫。
完善服務制度,&&政策措施,老有所養;發展社區服務,實施提升行動,老有善養。
…………
近年來,貴州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織牢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網,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新進來的老鄉,請點擊屏幕右下角,就可以查看招聘信息了,這裡面公司企業崗位多、待遇好,歡迎大家選擇。”在黔東南州榕江縣就業直播間,工作人員通過廣泛調研摸底,徵集企業引才和用工需求,並邀請縣域“鄉村主播”做客直播間,線上推介招聘崗位信息,幫助求職群眾尋求合適崗位。
就業是民生之基。
貴州大力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對內對外雙向發力,托舉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貴州跨省務工農村勞動力常年動態保持在600萬人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就業“基本盤”。
對外,如何穩住“家門外”的就業基本盤,讓群眾把外出務工這碗飯端得更牢?
我省在黔籍外出務工人員分佈較集中的省份,建成駐外勞務協作站138個,實時掌握外出務工人員需求,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站隨人走”,多層次的服務,讓更多外出務工群眾穩在當地、穩在企業、穩在崗位、穩定增收,“家門外”就業更暢。
對內,如何新增就業崗位,讓“留下來”更穩?
貴州“減”負穩就業、“拓”崗促就業、“創”業帶就業、“提”技助就業、“兜”底保就業,“減、拓、創、提、兜”“五子”同落,讓“留下來”的群眾安心。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完成城鎮新增就業60.91萬人,全省農村勞動力省外務工規模穩定在600萬人左右,全省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衞生健康關乎民生福祉。
2024年7月,55歲的王德平在黔南州三都自治縣人民醫院做了膝關節單科置換手術,手術8天后就能出院。近年來,貴州加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了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醫療衞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顯著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持續改善。
舉全省之力,貴州把頂尖醫院、一流專家引進貴州。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醫院全部落戶開診,成為貴州省醫療工作的重要力量,省級疑難重症救治水平快速提高。
推進6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療資源布局更均衡,市(州)級大病診療能力不斷提升。
81個縣(區)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級常見病治療能力增強。
打造了15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鄉級醫療衞生服務基礎不斷夯實。
&&實施一系列強基層重大舉措,村級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實現全覆蓋,同時持續夯實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織牢村級醫療衞生服務網底。
“我們年齡大了,在家難以得到專業的照護,入住養老院兩年來,我們很滿意。”2024年12月24日,在貴陽工商養老礦山苑裏,80多歲的熊爺爺和李奶奶正在觀看喜愛的電視連續劇。
老有所養、老有善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省從完善養老服務制度、建設標準化養老機構、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拓展基本養老服務等方面發力,讓廣大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善養。
&&一系列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和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
打造標準化養老機構。組織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監測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確保服務品質持續穩定提升,2021年以來已建成287個。
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2014年至2021年已建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達93.3%。
開展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累計建設1.2萬張家庭養老床位,提供2.3萬人次居家上門養老服務。
拓展基本養老服務。明確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和照料護理服務等19個基本養老服務項目,全面覆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的16個項目。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多彩貴州不斷書寫新的民生答卷。(記者 黃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