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一根翠竹如何“幻化千面”?-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1/12 17:34:43
來源:新華網

以竹代塑,一根翠竹如何“幻化千面”?

字體:

  新華社貴陽1月12日電(記者駱飛)一片竹篾到底能削得多薄、拉得多細?在赤水市的手藝人這裡,最薄的,4片疊起來才有一張A4紙那麼厚。然而,這只是一根翠竹“幻化千面”的縮影。

  作畫、入菜、造紙……走進貴州赤水竹文化博物館,記者見到了一根翠竹“拓展”的更多可能性。“竹子的可塑性很強,我們一直努力做好竹産業這篇‘大文章’。”赤水竹文化博物館負責人劉朝文説。

  圖為2024年7月拍攝的赤水市竹海(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赤水河谷,竹林如海。隸屬革命老區遵義的赤水市,是貴州省竹資源第一大縣,現有竹林面積132.8萬畝。赤水人世代以竹為生,幾乎家家戶戶種竹,農村人均竹林面積8畝多。2023年,中國林業産業聯合會授予赤水市“中國竹都”稱號。

  在赤水市,人們不僅喜好“居有竹”,更有“無竹不成席”的飲食習慣。他們擅長於就地取材,一年四季都能“以竹入菜”。 據了解,赤水人的“全竹宴”共有10多個大類上百個菜品。每逢婚嫁迎娶、祝壽賀歲、闔家團圓時,當地人都會擺上“全竹宴”招待親朋好友。如今,“全竹宴”更是成為當地吸引游客的特色美食。

  圖為2024年12月27日拍攝的赤水市“全竹宴”。新華社發(李宇航 攝)

  竹子生長周期短,且一次成林便可年年採伐,是一種速生、可降解生物質材料,將在某些領域逐漸成為塑料的理想替代品。

  近年來,赤水市積極響應中國政府與國際竹藤組織發出的“以竹代塑”倡議,積極推動“以竹代塑”全産業鏈發展,完成了《貴州省赤水市以竹代塑産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

  走進貴州新錦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根根翠竹正在被改變成不同模樣。切割、分片、碳化……一系列工序之後,工人們呈現出全竹馬桶蓋、竹電子秤等竹家居産品。在公司展廳內還擺放着竹地板、竹傢具、竹工藝品等。

  圖為2024年12月27日拍攝的赤水竹文化博物館裏展示的各類竹産品。新華社發(張影 攝)

  作為赤水市竹産業的龍頭企業,泰盛(貴州)紙業,幾乎每年能消耗原竹材料140余萬噸,並為以竹紙漿板為原料的紙製品生産企業提供竹漿30多萬噸。隨後,更多竹漿會被下游企業加工成餅盒、鞋托、酒盒內托等産品。

  “目前,以竹紙漿板等為原料的産品逐漸深入消費者的生活日常,甚至有望在更多領域成為塑料的替代品,不僅綠色環保,而且物美價廉。”該公司總經理胥端祥説。據了解,該公司不僅帶動着赤水80多家竹木加工企業發展,相關通過國際森林認證的竹漿産品還遠銷海外。

  近年來,赤水市將生態竹木循環産業確立為首位産業,圍繞竹製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個發展方向,大力推動竹産業高質量發展。

  赤水市竹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翁永學介紹,全市目前已培育涉竹加工企業(作坊)近300家,其中“以竹代塑”生産企業10余家,逐漸推出了竹漿模塑、竹日用品、可降解竹粉環保袋、竹非遺産品、竹筍食品等500多種系列産品。

  2024年12月27日,人們在赤水竹文化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張影 攝)

  竹刀叉勺、竹籤竹筷、竹牙刷……這些一次性竹質快消品是貴州興常美竹業發展有限公司搶抓“以竹代塑”發展機遇陸續推出的産品。同時,該公司還積極探索將竹製品生産時産生的竹渣等廢料進行再利用,加工成機制竹炭。

  “我們將積極打造竹製品産業園、‘以竹代塑’集聚區,逐步構建起竹産業高質量發展體系。”翁永學説,到“十五五”期末,全市力爭實現竹産業總産值150億元以上,為推動全國“以竹代塑”産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劉昌餘 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