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1935丨孔霞:紅色宣講永遠不會退休-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1/09 17:38:17
來源:新華網

遵義@1935丨孔霞:紅色宣講永遠不會退休

字體:

  新華網貴陽1月9日電 她是遵義會議紀念館第一任館長的孫女,她義務進行紅色宣講31年。她今年55歲,正是退休年齡。她説,紅色宣講永遠不會退休。她是孔霞,遵義市紅花崗區文化和旅游局一級主任科員,遵義市紅色故事義務宣講員。

  1月7日,孔霞(右)與一名來自河南的參觀者交流。新華網發(鄧琴攝)

  1月7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遵義@1935”貴州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遵義會議紀念館。話題自然從孔霞的爺爺孔憲權開始。

  “爺爺是在1952年被上級任命負責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籌建,1955年被貴州省文化局批復同意擔任遵義會議紀念館的首任館長。在籌建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貴州交通不便,山高路陡,當年全靠人背馬馱將收集到的文物運回來。”

  孔霞説,她的爺爺1911年出生於湖南瀏陽一個農村家庭,參加革命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吃飽肚子”,為什麼要選擇紅軍呢?因為他覺得“這支部隊不欺負老百姓”。

  “爺爺在遵義婁山關戰役中受了傷,胯骨中了6發子彈,12個彈孔。紅軍四渡赤水行軍的速度越來越快,爺爺最終被留在今天畢節金沙一個地方養傷。傷癒以後,他流落到遵義楓香一帶,隱姓埋名,一直到1950年,才與組織恢復&&,確認身份。”

  孔霞説,她走上講解道路也有一定偶然性。當年她曾考慮隨軍到丈夫服役的地方工作,她學的是旅游專業,1993年,考上國家旅游局的中級導游員。

  1月7日,孔霞(左二)為媒體團作解説。新華網 黃勇 攝

  考上後,當時來遵義參觀考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人員很多,自己工作的部門都要接待很多人。當時除了遵義會址紀念館有講解人員外,其他如毛主席住址、紅軍山烈士陵園是沒有解説員的,孔霞就開始給接待的人員做講解,從那個時候就“懵懵懂懂地踏上了紅色講解的路”。

  到了2013年,孔霞開始整理爺爺的故事。在整理過程中,發現爺爺的故事與其他戰友和當時的歷史事件是不可分割的,她開始系統整理和學習紅軍長征的故事,真正踏上了專業宣講的道路。

  作為紅軍的後代,特別是作為遵義會議紀念館第一任館長的孫女,孔霞做紅色宣講員自然比別人更有優勢,也更能吸引聽眾。但孔霞認為,講好紅色故事既要尊重歷史,又不能是簡單的“復讀機”“復述者”。“要帶着我們的感情,通過細微之處以小見大,從一個小切口、一些具體事去講遵義會議精神,讓大家記憶更深刻,同時也不覺得很呆板。通過挖掘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讓遵義會議精神能夠潤物細無聲滋養大家心靈,讓大家在這種氛圍之下去接受和認同它。”

  孔霞説,堅持紅色宣講,讓自己在宣講之餘感覺“滿血復活,能量滿滿”。在遵義,講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的人越來越多。“爺爺就是第一任紅色講解員。有一天在老城區,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對我説,他還是個小學生時聽過我爺爺講,那時爺爺講得特別有勁兒,特別鼓舞人。”

  “比我年長的一些紅色文化專家,如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田興咏老副館長、雷光仁老館長,遵義長征學會會長黃先榮老師,有的已經是八十多歲高齡,仍在不遺餘力、鍥而不捨地講,傳承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還有很多我的同齡人、‘90後’‘00後’的年輕人、紅花崗區小學中眾多的小小紅色宣講員也在講。這種精神是無價之寶,堅定我們每個人走新時代長征路的信心和決心。”

  孔霞説,她做紅色宣講有31年,還會一直講下去。2025年是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前來會址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文化的人正不斷增加,到了遵義會議召開100周年之際,來的人還會更多。“今年我55歲,100周年時我65歲,雖然從工作的崗位退休了,但紅色宣講永遠不會退休。”(黃勇、鄧琴)

【糾錯】 【責任編輯:謝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