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長順煙草:黨建引領聚活力 金葉鋪就致富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黔南長順煙草:黨建引領聚活力 金葉鋪就致富路

2025-01-01 08:16:24  來源:黔南州煙草專賣局

  2024年9月底,賣完煙葉後,長順縣長寨街道辦事處生聯村侯家院組“85後”煙農侯道友馬不停蹄地趕往寧波,他要利用這個農閒空檔到寧波大潤發開冷藏車,4個月後又趕回來種植烤煙。出發之前,他已經翻犁好土地,打工種煙兩不誤。

“斜杠青年”侯道友展示自己的煙葉。

  多年來,侯道友在高薪崗位和種煙之間隨意切換,被人們稱為“斜杠青年”。

  像侯道友這樣,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能力強的年輕煙農,在長順就有120余戶,在煙農中佔比達到38.9%。正是這一批新型年輕煙農群體的加入,為長順煙區穩定發展和産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近年來,長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堅持強基固本和創新突破相結合,在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加強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作為創新黨建工作的載體,校準黨建與業務融合互促的“指南針”,把牢黨建與業務融合互促的“定盤星”,築好黨建與業務融合互促的“壓艙石”,點燃了鄉村産業振興的“紅色引擎”,突顯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烤煙産業發展優勢,推動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

田間地頭話豐收。(李慶紅 攝)

  黨建業務統籌一體推進

  多年來,長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強化紅線意識,積極落實“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總要求,聚焦基層黨組織個性化創建,開展黨建共建強堡壘、支部搭&聚合力、黨員示範樹形象等活動,加快産業優化轉型步伐,為烤煙産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以堅持在組織保障、目標設置、工作同力、工作載體、工作機制、隊伍建設、創新驅動、作風建設八個方面深度融合為着力點,以發揮好“兩崗一區兩隊”作用為落腳點,建立推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的“15443”黨建工作機制,即確保“一個年度總目標”,圍繞黨建、烤煙、捲煙、專賣、規範管理“五大任務”,抓住黨建融合促提升、烤煙做穩做精、捲煙做穩做優、規範管理提質增效“四項重點”,落實環節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四次考核”,實現單位先進、部門一流、個人優秀“三級爭創”,將黨建與業務統籌一體推進,堅持問題導向,夯實制度基礎,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推動烤煙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立足“三農”工作大局,找準煙葉産業發展定位,自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探索“煙糧經”融合發展新路,以煙穩糧,以煙促糧,打出“煙+N”産業組合拳,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為煙農增收提供更多保障。

  通過抓隊伍管理來強化技術服務,補齊技術短板,實行重點工作承諾制,以生産節令為着力點,以生産技術標準落實為重點,以維護煙農利益為落腳點,建立領導班子挂點、支部挂服務站、黨員挂戶的服務格局,抓牢抓細抓實各環節服務工作,舞動環節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4根“考核”指揮棒,激發員工幹事創業熱情,營造了單位爭先進、部門爭一流、個人爭優秀的良好氛圍。

技術員向煙農分析煙葉質量。(李慶紅 攝)

  烤煙收購期間,各煙葉站按照網格化管理,設置黨員先鋒、黨員示範崗、成立臨時黨小組等,將合作社分級組長、分級工與站點黨員融入黨員臨時陣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每位黨員擁有自己的“責任田”,及時解決收購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同時,抽調13名機關業務骨幹、黨員深入收購第一線,擔任倉管員、主評員、調度員等關鍵崗,全程參與煙葉收購,確保煙葉收購規範有序進行,針對生産服務中的難點、堵點、熱點問題,黨員幹部們主動列清單,梳重點,找痛點,向煙農講全政策,講透技術,以優良的作風,優質的服務指導生産,得到煙農的高度認可。

  規範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帶來了明顯成效。

  2024年,長順縣收購煙葉2.9萬擔,煙農種煙收入4600余萬元,戶均收入15.06萬元,同比增長0.28萬元;烤煙産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務工就業崗位,在烤煙生産育苗、移栽、植保、採烤、收購等各環節帶動農村勞動力務工就業60余萬人次,助農增收6360余萬元。同時,利用閒置大棚開展蔬菜、中藥材育苗,農機服務等多元化經營,實現收入310余萬元;煙田綜合利用實現收入360余萬元。

  長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先後獲全省煙草商業優秀理論學習中心組、貴州煙草商業“五好”縣級局(分公司)黨組等榮譽稱號,黨的建設各項指標在全州煙草商業位列前列。

技術人員在長順縣長寨街道辦種獲社區候家院育苗點指導工作進行剪刀葉。

  優質服務踐行初心使命

  穀雨時節,面對天氣持續晴熱高溫、部分煙區蓄水量較往年減少的嚴峻壓力,長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烤煙移栽“關鍵期”,組織黨員志願者深入煙區搶抓時令,與煙農一道按下煙苗移栽“快進鍵”,高質量完成移栽工作。

  煙葉採烤季節,煙草部門技術人員和黨員志願者奔走煙區,指導煙農採烤裝爐,根據顏色、香氣、柔韌性等指標,及時調整烤房參數。

  烤煙要發展,煙農是基礎。為全面提升煙葉隊伍素質,培育好新生代煙農,長順煙草始終把培育高質量職業煙農隊伍作為解決“誰來種煙、如何種煙”問題的重要舉措,助力烤煙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老煙農種煙大多憑經驗和感覺,事事親力親為,雖然節省了部分開支,但增加了時間成本,還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煙草生産技術員介紹,年輕煙農就特別“聽勸”,他們思想前衛、做事務實,與很多老煙農的理念不同,他們關注高效管理,培養專業化管護隊伍。

  在烤煙生産各重點環節,組織黨員和黔彩志願者亮身份、做表率、當先鋒,以黨小組、黨員挂戶、“田間課堂”等多種形式開展各環節技術服務培訓,從煙地翻犁、烤煙育苗、大田移栽、田間管理、成熟采收、烘烤分類打捆等關鍵環節進行全程跟蹤指導,為烤煙生産保駕護航。

  烤煙收購期間,各煙站按照網格化管理,設置黨員先鋒、黨員示範崗、成立臨時黨小組等,將合作社分級組長、分級工與站點黨員融入黨員臨時陣地,及時解決收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收購規範有序進行,為煙農創造安心、放心、舒心售煙環境。

收購期間煙葉黨小組工作機制。

  同時,協調政府資金10萬元,落實推廣1000余畝烤煙滴灌,組織協調長順縣消防救援大隊、環衛等部門用送水車把水送到田間地塊,高質量完成移栽、填土封窩等重點環節節令管控,為煙農們提信心、增收入打下強心劑。

  小小的一片煙葉,既承載着煙農的希望,也凝聚着煙葉技術人員的初心使命。

  “凡是煙農關心的事都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長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主要領導介紹,公司始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重要抓手,嚴格恪守“以‘正’立心、以‘嚴’立行、以‘實’立標”的共同工作準則,以煙農需求為出發點,用心用力解決煙農“急難愁盼”等問題,問農所需、解農所憂、紓民所困,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推陳出新激發産業活力

  生産技術上的創新和經營管理上的規範,讓長順煙草的轉型與優化“蹄疾步穩”。

  為科學應對煙苗移栽期間持續乾旱缺水天氣,長順縣局(分公司)採取“挂圖作戰、銷號管理”的方式搶抓各環節工作,積極推廣節水滴灌技術、“兩水”制窖等移栽技術,降低用水量、減少用工成本,提高煙苗的存活率,促進煙苗根係的生長,提高煙草質量和産量。

  通過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多管齊下”,着力在增無機控有機、生物防控、土壤保育、新能源綠色烘烤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動生産清潔化和産業生態化, 通過推廣農家肥堆制、綠肥壓青等增施有機肥提升煙葉的質量,加強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快煙葉産業綠色低碳發展。

城關煙葉收購點點長劉玉山核查煙葉排筐對樣情況。(李慶紅 攝)

  在節令管控上,抓實煙葉生産各環節,精準抓好育苗、移栽、打頂、採烤等關鍵技術落實,確保煙株長勢整齊一致、營養平衡,凸顯山地煙的長勢長相。同時,全程嚴格執行“1121”工序化移栽、“全托式+半托式”烤烘、“151”精準收購模式,轉變傳統的煙葉生産組織方式。

  採取“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加大對煙農的培訓力度,健全完善職業煙農培訓體系,針對年輕新生代煙農在接受新技術能力方面的優勢,通過“老帶新”“師帶徒”等個性化培訓指導方式,讓煙農快速掌握烤煙生産各環節技術要點,吸引大量年輕人加入種煙隊伍,煙農年齡結構趨於年輕化。2024年,共落實種煙農戶311戶,其中“80後”“90後”“00後”煙農121戶,佔比38.9%,煙農年齡結構優化在全州排列前。

  2024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培訓指導煙農1000餘人次,製作集雨坑(池)4545個,落實推廣1000余畝烤煙滴灌,組織相關部門把水送到田間地塊,高質量完成了移栽、填土封窩等重點環節節令管控,為煙農們提信心、增收入。

  針對全縣煙區轉移,烤房設施“既多又少”的突出矛盾,煙農烘烤基礎設施設備不足問題,爭取到1000余萬元項目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及管護,新建新能源烤房100間、改造新能源烤房110座,有效解決311戶煙農1.15萬畝烤煙烘烤難題,有效緩解了煙農烤房設施不足的問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此外,在工商合作方面也取得新突破。結合長順煙葉質量特色,長順煙草及時與省、州技術部門進行多次研討,開展技術攻關,聚焦抓好“兩個一”工程,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多次到廣東中煙溝通交流,邀請專家深入煙葉生産、收購現場實地調研指導。煙葉評吸質量和2024年4000擔訂單計劃得到廣東中煙認可。

  觀念一變天地寬。長順縣局(分公司)把黨建與煙葉生産、捲煙營銷、專賣打假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突顯黨組織在基層一線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涌現出一批吃苦耐勞、敢於拼搏、善於創新、樂於奉獻的先進典型。(吳珊 張勇 劉雪紅 劉茹男)

[責任編輯: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