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紅·紅色故事丨紅軍長征過花溪-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貴州紅·紅色故事丨紅軍長征過花溪

2024-12-26 17:59:11  來源:新華網

  1935年4月7日,中央紅軍從龍裏、貴陽之間穿過湘黔公路南進。軍委令紅三軍團先頭部隊佯攻龍裏,掩護全軍南移;令尚未渡過烏江的紅九軍團向畢節、大定前進,迷惑敵人。

  4月8日,紅軍先頭部隊控制了龍裏到貴陽之間的觀音山到黃泥哨倪兒關地段。紅三軍團第十二團依託與倪兒關相對的思丫大坡,同把守倪兒關關口的敵滇軍龔順壁旅展開戰鬥,製造出紅軍要攻佔貴陽的假象。

  4月9日,紅軍控制了龍裏觀音山至谷腳地段,並將滇軍堵在倪兒關東面,紅軍大部隊則兵分三路進入貴陽花溪。三路紅軍隊伍避開大道,穿密林、過深澗。先頭部隊用石灰留下行進記號,後面的大部隊沿着石灰印,披荊斬棘,艱難前進。

  三天中,紅軍步行兩百餘裏,過五個鄉、鎮,五十余個村寨。紅軍邊走邊打,沿途懲辦豪紳,向群眾宣傳紅軍的政策。

  紅軍的政治宣傳工作除了口頭宣傳的方式外,還在墻壁上寫標語、畫漫畫等。國民黨對這些可以較長時間保存的標語、漫畫又恨又怕,紅軍一走就命令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地清洗。但老百姓仍然想方設法地保護它們,有些標語至今仍存。

  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在紅軍過境時,許多青年、婦女、小孩都外出躲藏,多數人家只留老年人看家。

  紅軍雖然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對貧苦農民卻非常同情,並盡力幫助他們,把地主豪紳的錢糧拿來分給窮人。

  高坡鄉街上村退休教師文天純的祖母,當年因年事已高留下來看家,紅軍看到她生活貧困,就把地主家的一斗米拿來倒在她家米缸裏;殺了地主家的豬後,把一簸箕肉送給她;紅軍戰士們還湊了一些鞋襪、衣服送去她家,一位戰士親手將一件衣服披在老人身上。

  家住場壩村的聯保主任張炳奎是一個剝削農民的地主惡霸,紅軍把他的糧倉打開,把糧食分給窮苦農民。沒有人留守的人家,紅軍也給他們送去一份糧食放在屋裏。

  紅軍過黔陶鄉騎龍村時,看到一位姓顧的老人生活很困苦,除送給他豬肉、糧食外,還送給他一頭騾子。紅軍過青岩時,把大地主吳伯川、劉喬夫的糧倉打開,把糧食分給窮人。紅軍只要停下來休息或住宿,總是不忘關心窮人、打富濟貧。

  紅軍路過高坡、黔陶時,把窮苦人民視為自己的父母兄弟,關心體貼,親如一家。他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般不上老百姓家的樓,不進老百姓的房間。高坡鄉退休幹部楊忠品回憶當年的情景時説,紅軍來到高坡,只有幾個同志住在他家堂屋和灶房,多數都在他家屋外露宿。

  第二天,紅軍要走時,把他家屋裏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請他祖父楊春生為紅軍帶路,前往甲臘衝。返回時,紅軍給了他祖父一些錢作為路費,囑咐他要避開敵人,小心謹慎,安全回到高坡。

  紅軍的紀律非常嚴明,所經之地秋毫無犯。紅軍到翁鴉時,農民羅光興離家躲避,忘記把門鎖上。幾名紅軍戰士把他家的半甑子飯吃了,放了兩個大銅錢在飯缽裏;拿了羅林先家的一部分米,留下一塊大洋。青岩鎮退休教師雷銘中家,當年在鎮上開小店賣月餅,紅軍到時他們全家外出躲避,但鋪門沒有關好,月餅就擺在鋪面上。紅軍走後,雷銘中一家回家一看,月餅雖然少了,但紅軍留下了錢幣。

  高坡鄉翁西寨李應發的父親李秀祥,從龍裏崗度買回幾斗米,紅軍住他家時,不僅一粒米都不拿,還送給他幾斗紅稗。紅軍一走,滇軍來了,米卻都被滇軍拿去吃了,紅稗也被拿走了,兩隻小豬也差一點被捉去。

  這些生動的事實使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貧苦百姓明白:紅軍是工農群眾自己的軍隊。(整理:莫紹虞 趙家孔)

  (來源: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有刪減)

[責任編輯:鄧嫻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