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交警:多措並舉為摩托車電動車安全“加碼”-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畢節交警:多措並舉為摩托車電動車安全“加碼”

2024-12-02 17:54:21  來源:貴州法治報

  當前,摩托車以經濟、便捷、實用等優勢成為老百姓代步出行、生産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與之伴隨的,是無牌無證、違規載人、事故高發、賠償糾紛等系列問題,嚴重影響社會安全穩定。

  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畢節交警積極更新工作理念,主動傾聽群眾聲音,推出了一整套惠及民生的創新性、閉環式措施,規範二三輪摩托車出行,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探底——把“被動”變“主動”

  針對底數不清、需求不明,措施不具針對性等問題,畢節交警全面開展二三輪摩托車(電動車)“探底”行動。結合當下人人都用手機、玩微信、刷抖音的實際,創新開發摩托車排查微信小程序,緊扣“如實登記,就能享受上門辦牌辦證服務”廣泛宣傳,引導群眾自主登記車輛信息,發動公安交警在路面執勤執法時同步排查登記進行補充。

  短短半年時間,全市二三輪摩托車登記數就達到71.5萬輛,新增申領駕駛證約52萬人,這一舉措進一步探明了存量之底、探實了風險之底、探清了需求之底。

公安交警部門開展送牌活動,為車主安裝號牌。

  破障——將“不法”變“合法”

  堅持政府主導和數據引領,把風險、需求從數據中來,用到服務中去。從高位部署和科技賦能中進行破障,核心是破機制之障、破技術之障、破壁壘之障。為此,積極向畢節市委市政府報告,將送證下鄉3萬本納入2024年畢節市“十大民生實事”,高位推動市、縣、鄉、村四級開展大規模送牌送證活動。主動對接相關部門打通技術端口,推出全省首家“5G移動車管所”,解決摩托車在鄉鎮、村寨上不了牌、制不了證、檢不了車等難題。聯動醫院、交通、保險公司等部門,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一站式”體檢、考試、上牌、投保等,極大節約了群眾往返跑、辦事難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真正把“致廣大而盡精微”落實到群眾的需求上。

  一本小小的駕駛證,一副普通的車牌,對老百姓來説是身份轉變的象徵,他們從提心吊膽的“不法”出行到理直氣壯地“合法”駕駛,讓他們的安全出行更有保障。同時,因為牌證的來之不易和精準的宣傳教育,所以也倍加珍惜,潛移默化提升了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規範了他們的駕駛行為。

  布局——讓“民聲”變“民生”

  為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從面上和點上對關鍵環節和源頭治理進行“布局”,重點在布統籌之局、布聯動之局、布共治之局上下功夫,達到協同共治、標本兼治的效果。面上,依託畢節市委市政府構建市縣兩級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控制體系,推動各職能部門“連人帶事”參與監管和治理,並結合電動自行車風險隱患全鏈條整治,將全市14家大型農業園區、1331家大面積種植戶、7000余家摩托車銷售企業、4514所學校全量納入重點監管,有效解決風險隱患“九龍治水”的問題。點上,聚焦乘坐二三輪摩托車的高風險群體,以“定制”方式,分批開通“學生公交專線”43路、“菜農公交專線”13路,“從家門到校門”“從田園到集市”定點直達;開展“送考下鄉”397次、覆蓋135個鄉(鎮),而大方縣理化鄉摩托車駕駛人持證率高達99%以上,真正做到守護無聲、安全有感。

  從“民聲”到“民生”。破解二三輪摩托車管理難題任重道遠,並非一朝一夕;服務群眾也是一條走不完的路,但最要緊的是“用心用情”,用實際行動真正做到為群眾排憂解難。截至今年10月31日,畢節累計為偏遠農村群眾上牌3.7萬副、辦證8.1萬本,同比增長171%,為群眾節約經濟成本超過6000萬元;定制公交累計為群眾出行節約了340余萬元;全市摩托車頭盔配戴率從不足10%上升到60%以上。

  通過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新質公安戰鬥力,解了群眾的憂,省了群眾的錢,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指數,也得到了群眾認可、滿意和讚許。

[責任編輯: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