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貴陽定扒村。
謝大林與其他菜農一樣,頭天傍晚就把需要進城售賣的蘿蔔、青菜、韭菜採摘好了。出發前,謝大林與妻子又去地裏摘了一些小蔥和香菜,用稻草捆好,放在菜簍裏面。
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定扒村的菜農謝大林在整理蔬菜,準備乘坐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進城賣菜(11月7日攝)。
忙完這一切,謝大林與妻子便用板車把蔬菜運送至定扒公交車站,等待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
車站早已擺滿了菜農們的農産品。五點五十分,252路“惠農專線”開過來了。公交車司機張桂林打開車內的燈,放下貨架,&&菜農們把菜筐搬到車上。不到十分鐘,各種盛滿新鮮果蔬的背簍、菜籃、編織袋已經塞滿車廂貨架。
村民在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定扒村候車,準備乘坐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進城賣菜(11月7日攝)。
在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定扒村,菜農登上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準備進城賣菜(11月7日攝)。
菜農從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定扒村乘坐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進城賣菜(11月7日攝)。
菜農從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定扒村乘坐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進城賣菜(11月7日攝)。
公交車向着貴陽主城區的方向一路前行。路上,菜農們給我算起了賬。252路“惠農專線”公交車還沒開通之前,他們要想進城賣菜,單程需要1個多小時,僅車費就要花費二十多塊。自從今年6月“惠農專線”開通後,新鮮果蔬進城的時間縮減至40余分鐘,一個人票價2元,一個筐外加2至3元,賣完菜後還可以乘“惠農專線”回家,一趟來回才十余元,既方便又實惠。
在252路公交車終點站,城市管理部門為了方便菜農們賣菜,特意在距離大營坡終點站不遠的人行道旁劃出一塊空地作為臨時菜場,旁邊還裝上便民飲水機。
市民在貴陽市大營坡附近選購“惠農專線”公交車運送來的新鮮農産品(11月11日攝)。
市民在貴陽市大營坡附近選購“惠農專線”公交車運送來的新鮮農産品(11月7日攝)。
為了報道好這趟“惠農專線”,我先後四次蹲點拍攝。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來到菜農們臨時賣菜的地點,通過無人機俯瞰城市的車水馬龍。鏡頭裏,乘坐252路“惠農專線”來到城裏賣菜的菜農們聚攏在一起,陽光透過高樓和立交橋,照在臨時菜場上,人間煙火和城市溫度在這一刻具象化呈現。
《貴州日報》“多彩新論”欄目看到這篇報道後,專門撰寫了評論:“惠農專線”不僅是一條運輸線,更是城鄉經濟融合發展的紐帶,縮短了空間距離,讓城市與鄉村在共享繁榮的同時,也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到那份來自彼此的尊重與關懷。
期待能有更多這樣的“惠農專線”,將溫暖傳遞到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市民在貴陽市大營坡附近選購“惠農專線”公交車運送來的新鮮農産品(11月11日攝)。
記者:楊文斌
報道員:徐其飛、楊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