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後,貴州廣大鄉村,活力升騰,村支書、致富帶頭人等帶領村民種植蔬菜、發展産業,種下增收的希望。
扎根農村,躬耕大地,一位位村支書、駐村幹部、鄉土能人匯聚鄉村一線,凝聚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磅礡力量,以蓬勃之力鑄就鄉村發展的夢想,書寫和美鄉村錦繡詩篇。
能人賦能活力足
一大早,遵義市播州區新民鎮惠民社區駐村幹部吳亞峰來到村集體修建的民宿工地,查看工程進度。
現場,工人分工明確,砌磚改建、修繕、裝修房屋,讓昔日閒置的小學房屋煥然一新。
“惠民社區緊鄰烏江寨景區,發展民宿、鄉村旅游正當時。我們通過向上爭取資金、村委自籌和幫扶單位支持的方式,盤活香萍小學閒置房屋,打造民宿,讓村莊發展後勁更足。”吳亞峰説,民宿11月2日開始動工,爭取春節前投入運營。
該民宿預計投資80萬元,使用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成後將布局18個房間,成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又一增長點。
作為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派駐惠民社區幹部,吳亞峰2021年5月開始駐村,那時村民主要種植水稻、辣椒等傳統農作物。獻智出力謀發展,他向上跑項目、協調企業幫扶肉雞養殖産業,激活村莊發展活力。
“來村裏,就要當好村民們的‘引路人’‘帶頭人’。”吳亞峰説。
2022年2月,烏江寨景區投入運營,惠民社區距離景區1公里,可謂優勢得天獨厚,瞄準旅游産業,吳亞峰與村“兩委”協力推動鄉村旅游,引導外出村民返鄉建設農家樂、民宿,走旅游發展新路。今年,旅游火爆“出圈”,惠民社區避暑旅游、鄉村旅游異常火熱,村民紛紛開辦民宿、餐飲店。目前,該社區民宿達46家、餐飲店19家,帶動30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旅游蓬勃發展,惠民社區的辣椒製品、特色農産品一路暢銷,形成旅游帶動一産、催生二産的嶄新局面。
能人帶動,鄉村蝶變。我省廣大駐村幹部奔赴鄉村,村支書扎根田間沃野,用智慧與汗水,謀産業、建鄉村、促發展,激活村莊發展動能,村莊活力迸發。
“頭雁”引領村民富
畢節市織金縣以那鎮沙田社區500畝産業基地,茄子長勢茂盛,挂滿枝丫,村民忙着采收、裝筐、搬運上車,運往市場;壩子裏,工人三五成群,提着鋤頭,栽種青菜。
“現在每天採摘2000多斤茄子供應市場,今年蔬菜價格穩定,茄子、毛節瓜豐産豐收。”織金恒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勇説,茄子批發價每斤1.2元至2元,供不應求,毛節瓜、絲瓜也賣出好價,青菜種下去兩個月後就可上市,提高了土地産出。
2018年,楊勇返鄉創業,成立織金恒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流轉1000畝土地和410個大棚,發展蔬菜産業。
“種植蔬菜,既要種得好,也要賣得俏,才能帶動群眾增收。”楊勇説。
當年,楊勇幾經對接,與廣東客商達成産銷對接協議,根據客商需求,選擇毛節瓜、辣椒、絲瓜、茄子、青菜等品種,春季種植毛節瓜、絲瓜、辣椒和茄子,秋冬種植青菜,實現蔬菜輪作。
“我們走現代農業路子,大棚安裝噴滴灌設施,實行標準化種植,茄子畝産量達8000至1萬斤,辣椒畝産量6000至7000斤,産品供不應求。”楊勇充滿自豪,基地一年可以種兩到三季蔬菜,每畝土地平均年産值8000元以上。
毛節瓜、絲瓜、辣椒等采收結束後,開始種植青菜,目前已種了100多畝,預計青菜種植面積將達1000畝。
産銷渠道暢通,織金恒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産值達500多萬元,每年支付村民務工工資達100萬元。
選準一個人,帶活一個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領頭雁”是關鍵,他們懷抱桑梓情懷,用心用情壯大産業,引領村民闊步邁向富裕的康莊大道。
産業興旺鄉村興
11月7日,黔南州龍裏縣谷腳鎮高新村,貴州森泰鑫農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永華忙得不可開交,安排村民採挖天麻、裝車,發往雲南。
“我們種植的富硒天麻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産品供不應求,現在平均每天發貨2噸,統貨價格三四十元一斤。”陳永華説,目前已經銷售了260多噸。
2015年,此前一直從事工程項目的陳永華轉戰農業,開始種植天麻。2021年,看中高新村土質濕潤透氣、富含硒元素的天然優勢,他攜帶成熟的技術,正式落戶,流轉1400畝土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設富硒天麻示範基地。
“我們在林下種植的基礎上,採取營養桶種植,種出來的天麻品質好、産量高,畝産量達1萬斤,産量比傳統種植提高5倍。”陳永華説。
今年,該公司的富硒天麻示範基地已建成2500畝,其中商品天麻基地1100畝,預計産量400噸,産值2400萬元。
隨着公司發展,為當地村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全年務工村民達3萬人次,收入500萬元,村莊煥發新精彩。
同樣,在黔東南州榕江縣忠誠鎮高王村,村民楊華高5年前返鄉創業,成立榕江縣富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200畝百香果,因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精心管理,百香果果香濃郁、甜入心扉,借力“村超”帶來的效應,産品一經上市供不應求。
今年,楊華高培育百香果苗,提供技術指導等服務,帶動周邊村民種植百香果1000多畝,實現共同發展。
注入人才“活水”,鄉村生機勃勃,田野充滿希望,我省廣大農村,無論是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産業的“領頭雁”,抑或是創業致富的“土專家”,他們用實際行動在農村大地上繪就産業興旺鄉村興的美麗畫卷,生動演繹鄉村全面振興的精彩故事。(記者 楊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