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橋的使命與新生-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一座橋的使命與新生

2024-11-08 15:00:05  來源:黃果樹融媒體中心

  橋,乃是交通設施,本為車通行人之用。但隨着歲月的沉澱和社會的變遷,每一座都被重新賦予了內涵與生命,比如美國的廊橋,因為電影《廊橋遺夢》的全球上映而變得名聞中外、家喻戶曉,還一度成為了中年人情感變化的代名詞;又如四川的瀘定橋,因紅軍長征途中發起的瀘定橋戰役而成為了著名的紅色景區;再如武漢長江大橋,因“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的獨特功能而成為展現新中國快速崛起的標誌性建築。

  時移世易,變法宜矣。旅游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旅游資源也必然會被賦予新的內涵與功能。依託這些世界級橋梁,以橋旅融合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自是大勢所趨、時代潮流。

  位於黃果樹旅游區的壩陵河大橋,是世界首座山區跨峽谷千米級跨徑橋梁,也是貴州省唯一一座可以進入橋體內部觀光旅行的超級大橋,獲得“16項國際國內首次”的技術突破榮譽,成為貴州橋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座橋同樣也有一座橋的使命。之於壩陵河大橋而言,它的使命就是成為橋旅融合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紅桃含宿雨,翠竹帶朝煙。登高俯瞰,清晨的烏拉村,一座座白墻灰瓦鱗次櫛比、層層疊疊,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壩陵河邊,薄霧冥冥、楊柳依依,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而巍峨壯麗的壩陵河大橋,則宛如一條紅色的巨龍,從村子上空橫跨而過,首尾連接兩地,將天塹變為通衢。

  青山、幽谷、高橋、飛流,如此高品質的旅游資源集中在一個村落裏,實屬少有。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於是乎,黃果樹旅游區黨工委秉承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堅持“一專多能多、方態融合”的工作思路,積極謀劃布局旅游研學、精品民宿、高空運動等新興業態,實現了壩陵河大橋由單一交通功能到旅游多元功能的轉變,逐步成黃果樹旅游的新標籤之一。

  “太刺激了,剛才跳下去的時候我的心臟差點沒跳出來。”來自山東的游客陳先生興奮地説。近年來,隨着開發高空蹦極、高空鞦韆、急速滑降、空中漫步等多項極限運動項目的開發運營,越來越多的游客除了觀看聞名於世的黃果樹大瀑布外,還會選擇到此一游、挑戰自我。“別看我們的蹦極項目只有兩三分鐘的體驗時間,可消費則在1000元以上,是拉升整個黃果樹人均旅游花費標準的絕對主力之一。”超極限運動公司經理付博道。

  廣邀豪傑,共襄盛舉。截至目前,該區已連續舉辦了10屆低空跳傘國際邀請賽,今年更是邀請了捷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270余名低空跳傘運動專業選手參加比賽,成功創建出了威尼斯認證世界最高商業蹦極、貴州省城鎮體育旅游示範基地。壩陵河大橋還吸引寧靜、沈騰、陸毅等50余名明星大咖打卡宣傳,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速度與激情。海內外對壩陵河大橋的關注度顯著提升,被國際社交媒體YouTube、Facebook以及國內主流新媒體、“雙微一抖”等廣泛報道,累計閱讀人次超過2.6億。

  開科進學,道濟天下。聯手企業積極整合多方專業技術人才優勢,開發全新的STEAM橋梁課程,與貴州省地質博物館、FAST天眼等省內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共同組建“貴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聯盟”,涵蓋天文、地質、交通、旅游、醫學、農業等多個領域。2024年,該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研學人員近4.6萬人。在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伴隨着研學的成功,該博物館也先後榮獲了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等32項榮譽稱號。

  層巒聳翠,飛閣流丹。依託壩陵河峽谷的高橋、瀑布、雲霧風光的獨特吸引力,匠廬·閱山、淵府·霞渡、傾山、嶠山等多家精品民宿紛紛到橋下的烏拉村落戶,完成了“鳳求凰”。大橋區域“清晨見雲海、傍晚見霞輝、雨後見彩虹”的絢麗風光,為游客呈現出了一幅“抬頭見橋、低頭見谷、遠眺見瀑”的絕美畫卷,極大滿足了人們對於寧靜和閒適的追求。伴隨着入住率的“居高不下”,當地村民也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紅利。“目前全村共有9戶村民將自家的老舊、閒置房屋租賃給民宿企業,以20年為限,每戶可以拿到20萬到50萬的租金。同時,民宿經營需要員工,這也為村裏提供了就業崗位,讓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就業。”據村支書雷洪軍介紹説。同時,為了滿足游客的鄉愁需求,在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下,村裏的五星枇杷、紅花桃等精品水果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500多畝,土雞、小牛肉等也都成了緊俏的旅游産品。

  一橋接兩地,九曲變通衢。在這裡,不僅可以於高橋之上體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蹦極,挑戰自我的極限,同時還可以在橋梁下參觀橋梁博物館,開闊眼界、增長見聞。由於“橋旅融合”具有可複製、易推廣、見效快的特點,目前,省內許多建成或在建的高橋比如平塘大橋、龍裏大橋、花江大橋等,都在積極打造與壩陵河大橋類似的旅游業態。據了解,該區的橋旅融合案例已入圍全省綜合改革示範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橋旅融合就將從今日的一枝獨秀變成明天的百花齊放。

[責任編輯: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