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個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3萬多座橋梁拔地而起,在崇山峻嶺之間建設起“高速平原”,既改變了貴州的發展條件,也為生活在橋下的老百姓帶來新的希望。貴州省貴陽市紅楓湖鎮大衝村村委會主任林科忠在採訪中説,大衝村路、橋修通以後,大衝村的産業發展非常好,農家樂、民宿蓬勃發展。
2023年8月31日,一列動車組在晨曦中經過位於貴州省獨山縣郊外的貴南高鐵銀坡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不止貴州,一項項交通工程讓西部地區“天塹變通途”:甘肅80個縣連通高速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蜀道難”的四川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1萬公里;在西藏,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十年間實現翻番,拉日鐵路、拉林鐵路先後建成通車,“世紀工程”川藏鐵路加快推進;在青海,隨着續建湟源至西海等20個公路項目,青海將實現公路通車里程突破9萬公里。
這是10月11日拍攝的正在建設中的九寨溝—綿陽高速公路(無人機照片)。九綿高速開通後,從成都至九寨溝縣的時間將從原來的8小時縮短至4小時。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西部蘊藏豐富的煤、油、氣等化石能源,風、光等新能源資源也十分豐富。“北煤南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一項項國家重點工程落戶西部,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華能永靖南山風電場,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付旭恒告訴記者,這裡每年能發1.1億度電左右,這些電全部供給南方電網,一部分用於本地消納,一部分用於“西電東送”。
這是8月28日拍攝的白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白鶴灘水電站位於雲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處金沙江幹流,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電從西部送到東部,橫貫數千公里,也必須走“高速公路”。這就得靠特高壓輸電工程。近年來,一批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領先的特高壓輸電工程相繼投産,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神州大地上,一張以西北、西南區域為送端,華北、華東、華中為受端,以特高壓電網為主網架、區域間交直流混聯的西電東送電網已成形。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原主任李永斌&&,青海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儲備地。“十三五”以來,青海省新能源裝機保持年均26%的高速增長,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新能源裝機、發電量佔比“雙主體”,青海電網已初步具備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本質特徵,對支撐“西電東送”,服務“雙碳”目標落地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這是位於貴安新區的東數西算(貴州)智算中心(無人機照片,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6月14日,工作人員在東數西算(貴州)智算中心內巡檢。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西電東送”讓綠電走進千家萬戶。而另一項超級工程,讓越來越多西部城市迎來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這項工程就是“東數西算”——東部數據匯聚,西部算力支撐,構建高效節能的新型算力網絡。
作為“東數西算”工程的八大國家樞紐節點之一,革命老區甘肅慶陽近年來借助“東數西算”工程,乘上新質生産力東風,上萬個標準機架高效運行,算力服務陸續輸向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地,邁上了轉型升級、智變賦能的新賽道。
這是位於貴安新區的華為雲數據中心(雲上屯)(無人機照片,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10月16日拍攝的位於四川天府新區的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截至2024年6月底,“東數西算”八大國家樞紐節點直接投資超過435億元,拉動投資超過2000億元,機架總規模超過195萬架,整體上架率達63%左右。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司長杜巍説,“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帶動了IT設備製造、信息通信、基礎軟體、綠色能源等産業鏈發展,提升了國家整體算力水平。
更加便利的交通、更加清潔的能源、更加綠色的發展方式,讓廣袤的西部大地越山河、向未來!
作者:吳煒玲、劉在、吳斯洋
配音:胡函博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