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0月23日電(記者李凡、陳嬙)金秋十月,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的20多萬畝薏仁米進入收割季節,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薏仁米又稱薏苡仁、薏米,其成熟果實色白如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位於雲貴高原的興仁市地處北緯25度,平均海拔1200多米,氣候和環境適宜薏仁米生長。這裡擁有悠久的薏仁米種植歷史,被譽為“中國薏仁米之鄉”。
“以前興仁的薏仁米主要由散戶種植,産品則以大宗薏仁白米進行銷售,不成規模,産值也有限。”興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余邦貴介紹,近年來,興仁市圍繞“綠色發展、精深研發、樹強品牌、搶佔市場”産業規劃,從薏仁米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發力,推動小小的薏仁米成為地方特色農業“接二連三”發展的大産業。
9月初,位於興仁市屯腳鎮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優質薏仁米育繁推一體化基地。新華社記者 陳嬙 攝
2024年,依託東西部協作産業項目資金支持,興仁市在屯腳鎮建設了1200畝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優質薏仁米育繁推一體化基地,進行薏仁米新種育種和原種繁育。
“基地採用全程機械化種植和收割、無人機飛防等技術,實現現代化農業種植管理。”負責基地運營的貴州金海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崇文介紹,基地通過和黔西南州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等機構合作,試種新的薏仁米品種,每畝可提高産量近200斤。
好品種醞釀好品質。多年來,興仁市收集相關種質資源1200余份,鼓勵科研團隊和農業公司技術團隊對本地薏仁米進行提純選育,形成了多個薏仁米優良品種,推動本地薏仁米平均畝産達300公斤,高産品種畝産可達400公斤以上,同時通過推廣精細化耕種,進一步提升薏仁米産量和品質。
精深加工是興仁市謀劃薏仁米産業的另一“重頭戲”。在貴州興仁薏仁米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企業通過機械脫殼、拋光、水洗等工序對薏仁米進行加工生産形成産品,然後陸續銷往各地。
“一粒小小的薏仁米要變成精品産品,光是篩選就要通過色選、磁選、X光選等多個環節處理,同時還要進行60多道工序的拋光。”企業負責人夏召和介紹,企業建成從種源、標準化基地種植到成品加工的薏仁米生産鏈條,目前生産有薏仁精米、薏仁麵條、薏仁茶等多種産品,年加工能力在7500噸左右,年産值在2億元以上。
薏仁米酒、薏仁米粉、薏仁米爆米花……記者在興仁市多個地方了解到,一座座圍繞薏仁米精深加工的工廠拔地而起,各類薏仁米産品陸續推出。據了解,興仁市目前發展有上百家薏仁米加工企業(作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家,全市薏仁米年加工能力在45萬噸左右,綜合年産值達30億元,帶動本地4萬戶農戶參與薏仁米種植,實現就業增收。
近年來,興仁市薏仁米的産量、銷售額、貿易量等均居全國第一,輻射帶動中國西南地區乃至東南亞國家擴大種植面積。同時,立足薏仁米加工、貿易集散地的打造,興仁市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薏仁米集散中心,佔據全球同行業市場份額的70%以上。
余邦貴介紹,下一步,興仁市將搶抓東西部協作政策發展機遇,立足於區域公共品牌打造、加工業提升、倉儲物流及交易市場建設等行動,讓薏仁米産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推動鄉村振興邁上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