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明年的醫保費開始交了哦,提醒您一下,免得您忘了。”10月1日,得到消息後,家住黔南州龍裏縣冠山街道鴻運社區的黃敏(化名)立即在手機上完成了醫保繳費。
2019年4月,45歲的黃敏被確診為乳腺癌,“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天都塌了,還好醫保救了我。”她自己測算了一下,從確診到現在醫療費用總共花費近54萬元,統籌基金支付25萬餘元,大病報銷13萬元,醫療救助近7萬元。三重醫療保障(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共支付近46萬元,自己只支付了8萬元。
黃敏只是我省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千千萬萬受益者之一。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資助參保政策,拓寬參保繳費渠道,建立健全多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應保盡保,確保參保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5%以上。
生育保障最能體現民生溫度。
過去,貴州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單獨的生育保障待遇,城鄉居民産檢的醫保待遇也多有缺失。2023年,貴州省醫保局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生育保險保障範圍,生育醫療待遇和在職職工保持一致,並對靈活就業人員支付不低於6000元的生育補助金;新增城鄉居民醫保生育産前檢查報銷待遇。規定孕産婦只要繳費參保,就可以享受生育待遇。當年10月1日起,我省完善後的生育報銷政策正式執行,運行第54天時,全省醫保産檢登記達11萬人,醫保基金報銷461.47萬元。
回應關切,門診待遇穩步提升。全省各統籌區將參保職工普通門診就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年度起付線為150元左右,年度封頂線不低於2000元。退休人員比在職職工多報銷5個百分點。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簡稱“兩病”)門診專項用藥報銷比例。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在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兩病”用藥報銷90%,較之前提升20%;並將“兩病”有關的門診檢查、檢驗等費用納入報銷範圍。
將治療重性精神疾病長效針劑納入保障範圍,報銷比例提升到80%,較之前提高了近20%,年度封頂線從8000元提高到2.5萬元,極大地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減輕就醫負擔,有力促進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慢特病是困擾群眾健康、影響人均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省醫保局對32個慢特病門診保障政策、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待遇政策、異地就醫住院待遇標準等實行全省統一,穩妥推進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待遇保障水平穩步提升,群眾就醫負擔持續大幅減輕。報銷比例提高到與住院保持一致,報銷封頂線從原有5000元左右,提高到大多數8000元及以上。
今年1至6月,97.1萬人享受全省統一的慢特病門診保障待遇,醫保基金報銷7.29億元,慢特病患者門診就醫診療減負明顯。同時“一站式”結算有效減輕患者門診經濟負擔,全省慢特病患者平均直接結算率達到97%,慢特病患者無需跑腿、墊資。
王一卓(化名)是銅仁市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村民。2021年9月正在省外讀高三的他因發燒被送至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經診斷患有白血病。
在外治病過程中,印江自治縣醫保局獲悉消息,第一時間就&&王一卓家人,主動協助辦理轉診備案登記和提醒患者郵寄資料回家辦理慢特病卡。在資料寄回進行報銷時,考慮到患者的醫藥費費用高、住院次數多,資金壓力較大,第一時間安排優先辦理,盡可能讓患者在報銷醫藥費的流程上節約時間。因報銷足額、及時,王一卓也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
王一卓的事例只是我省醫保服務群眾的縮影。近年來,我省醫保服務緊盯群眾服務需求,依託全省統一的醫保信息&&,簡化手續、精簡材料、壓縮時限、創新服務模式,打通醫保經辦服務的堵點和難點,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最大限度方便了群眾,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顯提升。
推動便民舉措落地落實。國家明確的16項便民舉措在貴州全部落地見效,其中醫保關係轉移接續線上線下、就醫地參保地均可辦理;醫保政務一窗通辦“2+2”服務成效明顯,高頻事項網辦率達70%,實現了“基本醫保參保信息變更”等28項“全省通辦”、7項“跨省通辦”;
推動“15分鍾醫保便民服務圈”建設。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5級醫療保障服務網絡,推動服務下沉,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均能提供信息查詢及備案類業務辦理,所有村(社區)均能提供醫保幫辦代辦服務,基本實現了基層醫保服務網絡全覆蓋;
開展“互聯網+醫保”體系建設,推進醫保移動支付、診間結算的普及應用,提升移動支付結算率。截至9月底,醫保電子憑證累計激活用戶3799萬人、激活率92.12%,全省216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現“移動支付”;
推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取消省內住院異地就醫備案,簡化跨省備案手續,開通電話、電子轉診等備案服務,實現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縣縣通”;
…………
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將全力打造數據賦能醫保體系建設先行區、數據賦能醫保協同治理先行區、數據賦能醫保智慧服務先行區、醫保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不斷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醫保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增強醫保民生福祉。(記者 金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