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平原名叫忠湘路的大道旁,住着一位厚道的湖南籍制香人——謝名貴。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紅軍長征進入黎平縣縣城。當時,謝名貴家周圍的古建築內都住滿了紅軍將士。紅軍的隊伍裏有很多湖南籍的將士,他們見謝名貴是湖南人,就經常與其聊天,宣傳一些北上抗日的革命道理。
12月19日,中央紅軍撤出黎平前,一位紅軍首長問謝名貴:“你認識去三什江地西的路嗎?”
謝名貴説:“認識。”
“那你能不能把我們帶到地西路口?”
“能!”
謝名貴隨後把這支紅軍隊伍帶到了三什江地西路口後就返回了家。12月20日,中央紅軍大部已撤離了黎平縣縣城。這天清晨,謝名貴一家人起床時就聽到張飛館那邊傳來一陣陣呻吟聲,家裏人就叫謝名貴過去看看。當謝名貴開了側門出去一看,只見張飛館門口躺着一名二十多歲的紅軍傷員,謝名貴上前問道:“你怎麼不隨大家一起走啊?”這名紅軍傷員説:“我感染了瘧疾,腿上還長了一個大毒瘡,走不動了。”説着就捲起褲筒給謝名貴看。這名紅軍傷員還説,部隊留有一張要他養好病後繼續追趕部隊的字條。見此情形,謝名貴二話不説,趕緊把這名紅軍傷員背進了家中。為了安全起見,謝名貴還連夜把這名紅軍傷員的衣服燒了,將他藏在了住宅的夾墻裏,此後每天用繩子把裝着飯菜的籃子吊下去給他吃。
就在謝名貴收治紅軍傷員的第二天,黎平縣保警隊就到謝家,説有人告發謝名貴家藏匿了一名紅軍戰士。謝名貴回答説沒有,於是保警隊一連幾天都派人到謝家來搜查。最後,因保警隊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此事也就平息了。之後,那名紅軍傷員在謝名貴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痊癒了,卻由於與紅軍大部隊分離的時間太長,已無法追上部隊。於是,謝名貴就在樓上另設了一個香案,教這名紅軍戰士做小手工,一切吃住都安排在樓上,很少下樓,以保證家人和紅軍戰士安全。
幾年後,這名紅軍戰士與謝家後來收留的一個名叫歐中月的女孩結了婚,到謝家前面門樓廂房居住;後又在鼓樓坡11號分得了房子,搬出謝家。這名紅軍戰士於1961年病逝。(整理:謝俊泉)
(來源: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