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之變”到“活力之涌”
深化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
6月20日,貴州首單省級林業碳匯(碳票)用於生態損害賠償案件交易完成。
林業碳匯交易不僅有助於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還為企業和社會參與生態保護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為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外貿開放通道建設加速;水權改革持續賦能經濟發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生態復綠生“金”……改革發展的故事不斷上演。貴州以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
改革促發展
我省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市場活力,既有“量”的支撐,也有“質”的示範。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進。截至目前,貴州省級層面已頒佈《貴州省大數據安全保障條例》等5件法規,形成具有特色的“1+N”大數據立法體系。
2024“數據要素×”大賽貴州分賽匯報路演,黔南雲碼通展示其利用全州旅游數據要素搭建的數字底座,幫助區域內旅游相關企業拿回了經營“自主權”,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還提升了收益。
我省持續探索用水權改革新路徑,用“市場之手”推動水資源在各地區、各行業、各主體間合理高效“流動”。截至8月,全省累計用水權交易50余單,協議交易水量6931.37萬立方米,交易金額3064.26萬元。
位於赤水河畔的仁懷市華湖釀酒作坊,建好新生産線後,用水量將進一步增加。但相關要求明確赤水河干流不允許新增生産經營性項目取水。於是,用水權交易成為企業發展的破題之鑰。
2021年4月以來,遵義仁懷市、安順普定縣、黔東南凱里市等,紛紛達成區域內的用水權交易,交易範圍已從酒企生産用水逐步擴大至礦業發電等領域。
只有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才能真正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大力推進産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通過深入調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對關鍵技術及創新&&的需求,編制實施《工業産業科技創新需求清單》,指導239戶重點企業瞄準市場推進558項新産品開發。
貴州貴鋼釬具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在當地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創新讓産品得到用戶的認可和好評,2024年上半年釬具海外市場銷售收入完成率106%,成品釬銷售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1%以上。
改革優環境
以改革“硬舉措”,優化營商“軟環境”,貴州優良的營商環境持續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激發企業活力。
銅仁思南縣“政企聯盟”,紓困惠企,提升服務質效;遵義匯川區推進“聯合查一次”改革,降低企業迎檢成本;黔西南貞豐縣深入開展“園區協商”,為園區企業入駐、建設和發展保駕護航……全省各地以改革為契機,推出惠商惠企的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切實增強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8月26日,在畢節海關提供主動上門服務指導企業完善流程並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企業審核並簽發電子底賬後,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60箱天麻酒順利發往海外,實現貴州天麻酒的首次出口,增強了公司拓展市場的信心。
得益於地方政府各部門齊心協力、密切配合,手續辦理“零堵點”,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項目僅用18個月就建成投産,而同等規模的工廠在其他地區需要3年才能建成投産試運行。
貴州興見展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簽約後,黔南州長順縣相關部門迅速對接,提供全周期、全過程、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務,僅用了30個工作日,就實現項目開工。
大項目有序推進,小項目處處開花,背後是良好的營商環境,貴州正吸引着各地客商紛至沓來,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
改革促開放
系列改革創新推進貴州高水平對外開放,物流運營組織效率不斷提升,呈現立體開放新態勢。
貴陽綜保區和貴陽國際陸港“區港聯動”,實行進出口貨物原箱“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內陸直通式通關,實現貴廣鐵海聯運“一港通”快速通關模式,整體物流時間縮短3至5天。
7月底,一列滿載來自澳大利亞的50個集裝箱採用CPT貿易模式的海鐵聯運線路運輸1250噸糧食抵達遵義閣老壩鐵路貨場,實現從澳大利亞經湛江到遵義的“一箱到底”“一單到底”運輸。
今年上半年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貴州外貿發展的新特徵。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打造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已成為貴州越來越多的出口型企業的共識。
貴陽綜保區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政策優勢、通道優勢和綜合服務&&優勢,不斷創新監管模式、優化業務流程、提供便利服務,打造貴陽市二手車出口産業生態,推動二手車出口業務集聚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出口車輛1300余&,出口額達2億元,並吸引10余家二手車出口上下游企業集聚。
改革發力,政策給力,企業努力,推動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貴州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步履鏗鏘。(記者 牟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