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石拱橋。
古時,橋梁稀缺,因此橋梁一旦建成,往往成為地方標誌。六盤水市鍾山區大河鎮就有一個以“橋”命名的村莊——大橋村。
大橋村古名以勒河,後更名為大橋大隊、大橋村,皆因以勒河穿村而過。
清代建成以勒河石拱橋,橋長54.3米,寬5.4米,由長方形石塊鑲砌,被譽為“烏江源頭第一石拱橋”。
1941年,當地行政長官陸子相面對農耕、商旅發達和民風彪悍之況,把以勒河更名為以德河。1987年12月28日,以德石拱橋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7月3日,該橋遭特大洪水侵襲,橋面石欄、梯步等被大面積沖毀。2011年,當地政府撥款10萬元進行修復,以德石拱橋以嶄新的面貌呈現。
大橋村以以德石拱橋為紐帶,分佈在以德河兩岸。隨着不斷的發展,一座橋已不能滿足當地的需求,於是在這裡又先後建成了鐵板橋和河尾巴大橋。
三橋連兩岸,兩岸同發展。“近年來,大橋村加快擴大蔬菜種植規模,通過‘強組’帶‘弱組’的方式,帶領全體村民增收致富。”大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斌介紹,全村現已種植蔬菜近2000畝,包括豇豆、花菜、西紅柿等50余個品種,年産量約1.5萬噸,年産值4000萬元左右,有涼都“菜籃子”的美稱。
此外,大橋村還結合以德河兩岸的優勢,按照“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産業”的發展思路,形成了集生態旅游、住宿餐飲、觀光采摘等於一體的發展格局。大橋村先後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中國質量信用AAA級示範社、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最佳示範村、全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範村等各類稱號54個。昔日的以勒河,如今正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記者 謝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