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無限風光在田野。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烏蒙山脈,麻山腹地第一滴露水滋潤稻田,武陵山下,雞鳴聲與鳥叫聲喚醒了莊稼人的耳朵,烏江上行舟的老者用竹筏蕩起層層漣漪。山南山北,河西河東,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秋風連夜繪“金卷”,豐收賬裏喜樂長。在貴州,山谷外吹來第一陣風,帶來今年第一份收成。收割機邁着氣勢磅礡的步伐,將一片片稻穀盡數收倉;漫山遍野的果子被採摘下來放進籮筐。密密麻麻的數字填滿了人們的賬本,此刻,從每一寸土地開始,一年的豐收隨着滿目秋色到來,收穫了實實在在的經濟賬……
刺梨溝里加工忙,減産不減收
“那是受天氣影響,今年産量下降了,要不然我們加工要幹到10月中旬呢。”剛送走一批來自貴陽的客人,家住黔南州龍裏縣谷腳鎮茶香村的陳小剛又戴着口罩走進加工房,把新榨的鮮汁過濾,送進灌裝間。客人們踮着腳尖盯着一桶桶刺梨汁裝袋,生怕再晚一點就賣完了。
時下正是龍裏10.5萬畝刺梨豐收的時節,刺梨溝的刺梨成熟得早,陳小剛“搶鮮”一步,把加工坊開了起來。一天20個小時不停運轉,他笑着伸出手指比劃道:“太忙了,太忙了,我都瘦了10斤了。不加緊加工,根本就不夠賣。”
今年,龍裏縣以“先建後補”的方式幫助當地農戶建起刺梨加工坊,小作坊和大企業聯動發力,拉動刺梨鮮果內銷,讓原本減産的刺梨實現減産不減收。
陳小剛家的加工坊就是今年新建的第一批,投入31萬元,政府補貼21萬元。加工坊首次開工訂單就接連不斷,連軸轉地加工依舊供不應求。陳小剛算起賬來:“今年除了加工坊,家裏的這幾層房子也翻修了一遍,加起來花出去幾十萬元。今年的收入剛好把之前的投入賺回來,粗算大概四五十萬元吧。”
靠着金秋豐收的兩個月,一年的收入就掙得盆滿缽滿。陳小剛滿臉堆笑,嘴上卻又定下目標:“我們就是這樣,忙兩個月,‘玩’一年,剩下的時間就管好地裏的刺梨,明年繼續再來。”
烏蒙山下獼猴桃,鮮果不夠賣
9月18日,烏蒙山下的六盤水市水城區蟠龍鎮百車河社區,清晨的第一縷風已明顯有了涼意。晏庭銀裹上一件外套,對着妻子説了一聲:“我去審車了。”便匆匆邁開腳步,拉開車門啟動引擎朝着城裏的審車點駛去。
“今天審完車,還要去拉有機肥和菜籽餅,這兩天就要請工人來幫忙施肥了,這些都要提前準備。”剛開到審車點,晏庭銀的手機就收到了一筆打款。他笑着説:“這是新客戶,廣東中山的。今年來我的獼猴桃基地調研,當即就下了4100多斤大單。前幾天采收完給他發了貨,今天貨款就到賬了。”
放下手機去審車,晏庭銀被告知這輛麵包車得先去修。想到一會兒還要去拉肥料,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開到賣車的地方,當即提了一輛新車。
“一輛新車嘛,也花不了多少錢,樹還等着施肥呢。”這一趟,新車加肥料,晏庭銀花出去不少錢,可他臉上仍舊樂呵呵的,因為今年銷售獼猴桃掙了14萬餘元。
在六盤水,晏庭銀是當地有名的獼猴桃種植“專家”,幾年來靠着紅心獼猴桃種植,不僅家裏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也帶動着周邊幾十戶農戶增收。
對果品質量一向要求嚴格的晏庭銀,在投入上從不吝嗇。在他看來,舍得投入,才能賺得更多。今年,從9月1日開始到12日結束,地裏的獼猴桃就銷售一空。晏庭銀説:“雖然今年的商品果不夠賣,但是豐收是喜悅的。今年受天氣原因減産,明年我的目標要超過20萬元。”
阿西裏西羊成群,開銷大收入夠
“嗤……嗤……嗤……”
“咩……咩……咩……”
9月,太陽朝着西邊緩緩落下,在位於阿西裏西草原的畢節市赫章縣興發鄉中營村,符昌志看著天色漸暗,便連忙起身,嘴裏發出趕羊的聲音,催促着正在吃草的羊兒們到固定的牧場去休息。
“這片羊都是我家的,像這樣的天氣,都不用管它們。早上趕到草場上,守在旁邊等着它們吃草,等到傍晚快天黑了就把羊兒趕到山下。等到11月,入冬了,才會把它們都趕進羊圈裏。”符昌志一邊趕着羊,一邊介紹着。
趕羊兒的聲音,混雜着羊兒的叫聲,在阿西裏西的草原裏,牧羊人們一年四季都在歌唱。
符昌志家目前有100多只羊,在廣袤的草地上,如星星點綴在天空中。這是他家賴以生存的生計,一年大多數開銷,都是靠着養羊掙來的。
“家裏的開銷大得很,去年才買了一輛20多萬元的車,家裏我、老婆、兒子3個人,一共3輛車,一輛平均20萬元,加油都要花不少錢。”符昌志站在羊群邊笑着説,一隻小羊羔産下來,養半年以上才能賣。目前為止他家今年賣了60多只羊羔,還剩100多只母羊和小羊,得先養着,有花錢的地方再賣。
草原裏的羊群就是符昌志的收入來源,從一開始的零星養殖到現在的100多只,養殖規模漸漸壯大,家裏的生活也逐漸富足起來。
眼下,又是一年豐收季,山裏的人們日出有盼,日落有念。每個人都在算着今年的豐收賬,臉上的笑容有增無減,每個人都充滿着底氣。這一晚秋風日夜兼程趕來,送來了豐收的喜訊,也展望著明年又一季的好收成。(記者 梁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