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相從教 盡展其才
——我省實施“強師工程”培育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貴陽市南明小學黨支部書記曹鳳英以《大山裏的蝴蝶媽媽》為題,講述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校長王玉的感人故事;全國“最美教師”、六盤水市鍾山區海嘎小學音樂教師顧亞,帶領學生為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劉芳獻花並合唱歌曲……
9月6日,貴州省教育系統舉行慶祝第40個教師節文藝演出,全省各地教育工作者及師生代表共聚一堂,以藝術為媒,共同品味教育之美、汲取奮進力量。
這既是貴州對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美德的傳承和發揚,也是奮力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的生動實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教師十分關心、特別厚愛。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正在參加培訓的貴州省小學語文教師,同他們親切交流。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勉勵大家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近年來,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厚植“美的教育”發展理念,以“強師工程”為抓手,聚焦立德樹人、專業提升、骨幹培養、體系建設四個方面,實施“鑄魂”“提能”“薪火”“強根”“增效”“建強”六項行動,全力推進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堅強支撐。
培養畢業研究生2000余名,70%服務於“三農”工作;建院以來共為貴州農業戰線輸送1.8萬餘名優秀農業科技人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貴州大學農學院憑藉強大的師資隊伍,成為“新農科”教育和科研戰線上的中堅力量,涌現出“潘核桃”“龍獼猴”“張蔬菜”“徐蘑菇”等全省先進模範代表。
師德立,則教育興;師德興,則教育強。貴州始終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着力塑造一支追求教育家精神的“四有好老師”隊伍,全面強化立德樹人的核心支撐。
將師德師風納入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宣傳、教育、考核、獎懲、監督“五位一體”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將2023年作為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年,在全省教育系統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教育和治理工作;2024年,在省市縣組織開展教育家精神巡迴宣講,全省高校黨委全部建立教師工作委員會,加強對師德師風的領導和日常管理……
一系列政策的&&,一項項舉措的落實,推動教師隊伍量質齊升,特色教育強省建設行穩致遠。
2023年12月,“教育部新時代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鄒飛名師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主持人、遵義市新蒲中學教師鄒飛28年堅守一線,潛心教書、以愛育人,並長期對務川自治縣石朝、紅絲兩個鄉開展精準對標送課和幫扶,成為當地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
“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擔當和使命。”鄒飛時刻提醒自己,要在基礎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守好陣地、攻堅克難。
通過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貴州在全省鄉村建立名師名校長鄉村工作站443個,並在全國首先採取“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通過結對子、組團式幫扶等形式,有力推動了農村和教育薄弱地區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鄉村教育要振興,教師隊伍是關鍵。貴州抓隊伍補充、強培訓培養,不斷提高鄉村教師的隊伍水平。
參加優質課比賽和各類學科培訓,赴江蘇、廣州等地學校跟崗學習……在一次次研修和培訓中,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基場中心完全小學英語教師李煉不斷充實、提升自己,迅速從一名特崗教師成長為教學骨幹,並在今年獲評全國優秀教師。
為了學校的發展,李煉3次放棄了遴選進城任教的機會,“我曾參加過劉秀祥老師的報告會,當聽到那一句‘越是偏遠的地方越是需要優質的教育,需要優秀的教師’,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無數像李煉一樣的鄉村教師矢志不渝秉承教育初心,以滿腔的熱忱和全部的精力投身貴州鄉村教育事業。
怎樣支持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共興尊師風尚,完善強師舉措。貴州遴選12個“強師工程”試點縣,以點帶面高質量推進“強師工程”,創新和規範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推行“縣管校聘”改革,持續深化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通過着力抓管理改革,有效激發了教師活力。
同時,貴州建立了義務教育教師與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調查比較、聯動調整、經費投入和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加強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解決農村教師住房問題,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建立教師榮譽制度,推進中小學教師減負。
這一項項有“力度”更有“溫度”的保障措施落實落地,讓尊師重教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形成了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優秀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更築牢了貴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向模範前輩們學習,積極傳播和踐行教育家精神,為貴州教育事業發展添磚加瓦。”今年6月,貴州首屆“志遠計劃”學生楊惟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來到銅仁市沿河民族中學任教。
“師道”光芒,薪火相傳。貴州78.6萬名教育工作者,正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於拼搏處奉獻、於擔當處堅守,奮力書寫好特色教育強省建設的“強師”答卷。(記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