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新時代新階段進一步全面深化貴州教育綜合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貴州教育系統將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進一步強化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整體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啟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試點,系統推進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資源內容、實踐&&等全面創新。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重塑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機制,積極構建有利於立德樹人的制度環境。探索“五育”之間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相互滲透、彼此協作的工作機制,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大力弘揚新時代教育家精神,推進實施師德師風建設提升行動,健全教師師德師風全過程全方位發現、處置、懲戒、記錄機制,發揮好教師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基礎支撐作用。
深化辦學模式改革,強化産教協同機制。推進教育鏈與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聚焦支撐新型工業化,加強高校理工科學科專業建設,超常布局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急需學科專業。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制度改革,以基礎應用研究為重點,開展有組織、有價值科學研究。實施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試點,推進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建設,重點支持建設先進裝備製造、優質煙酒與生態食品、文化旅游等3-5個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支持各市(州)依託本地區優勢産業,打造15個左右市域産教聯合體,健全完善具有貴州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高校“引進來”“走出去”,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等來我省設立或合作設立高等教育研究院,強化校地聯動協同,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分類發展機制。深化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和省屬職業院校劃轉管理,加強資源整合和互補,發揮集中管理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堅持高校分類管理、分類評價,明確部省合建高校、其他本科高校、職業本科高校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引導不同類型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塑造新優勢、辦出新特色。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探索綜合高中建設,促進職普融通和普職協調發展,構建中職、高職、本科到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充分發揮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優勢,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合作交流,探索“教育+”合作新模式,進一步擴展優質教育資源。
深化保障機制改革,健全學有優教機制。實施縣域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優化與質量提升改革試點,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位,利用新建、改擴建、傾斜調配教師編制等方式擴大中心城區、鄉鎮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夯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礎。根據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協調均衡的城鄉教育資源布局,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按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豐富優質教學資源渠道。加強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擴容建設,建立“三個全覆蓋”的學前教育內涵發展機制,進一步擴大普惠資源,提升保教質量。完善特殊教育學校規劃布局,擴大高中階段特殊教育資源和辦學規模。實施專門教育與義務教育、職業教育“三教融合”改革創新,為促進青少年整體健康成長營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