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西秀區馬槽社區位於西秀區城區中心,屬西秀區三個創新型試點社區之一,總面積3平方公里,下轄新天地、馬槽井、盔甲山、城東4個居委會,常住人口2.79 萬餘人。
按照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互嵌式示範社區建設工作部署,在各級民宗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社區緊緊圍繞“實施六項行動,實現六共目標”工作思路,堅持“黨建引領,服務至上”的理念,不斷凝聚黨群力量,建立&&群眾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聚力“美食融合、關愛健康、基層治理、德育認同、關注民生”五個抓手促進互嵌式社區建設,擦亮“福食文化、福壽人生、福安生活、福德社會、福澤社區”的“五福馬槽”幸福城市社區品牌,全力推進城市基層事務“要事共商、社區共建、問題共解、成果共享”的治理模式。
社區成立以來,先後榮獲“全國充分就業社區”、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國家級民主法治示範社區、貴州省平安建設先進集體、貴州省禁毒“大掃除”專項行動先進集體、省級安全發展示範社區、省級綠色發展示範社區、省級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站等稱號。
美食融合促互嵌,共建福食文化
美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橋梁紐帶,馬槽社區新天地小吃街就是一個縮影。在“21度的城市,享受360度的人生”安順文旅名片大背景下,我們以“吃在安順,升級打造“新天地互嵌式美食一條街”。
一是豐富美食資源。引進“安順廚房”“安順裹卷”“屯堡烤小腸”“凱里酸湯粉”“新疆和田燒烤”等特色美食入駐小吃街,做到保留本地特色,又引進外地美食,兼容並包,共生共盈,不斷滿足居民及游客的美食多樣化需求。“新天地美食一條街”已成為西秀傳統美食文化宣傳陣地和“文旅”融合典範,以美食為紐帶促進交融互嵌。
二是傳遞美食文化。開辦特色福食文化“五福講堂”,邀請社會賢達和名廚名師教授傳遞健康的飲食文化每年至少1次。今年4月,開展了“新黔菜”文化進社區活動,活動現場由廚師教授美食做法,讓群眾在感受福食文化中增進包容互嵌。
三是營造美食環境。每季度開展油煙整治、垃圾清理,噪音整治、環境衞生督查等工作,打造乾淨整潔的社區環境,創建文明社區,提升服務水平,讓游客在品安順美食、享文明環境中交流互嵌。
關愛健康促互嵌,共享福壽人生
社區黨委凝聚黨群力量,以關心關注關愛居民身心健康為己任,不斷探索路徑方法。
一是撬動資源提質服務。在轄區設置義診服務點,聯合相關醫療機構黨支部及志願服務隊伍為轄區民群眾開展免費義診服務、老年人健康體檢等活動,實現了為轄區居民開展每月一次健康義診的服務,增強社區各族群眾的凝聚力、歸屬感,實現心理上的互嵌。
二是完善設施補齊短板。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購置液晶電視、按摩椅、血壓計、體重計等設施,免費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務。在群眾活動中心設置跑步機、踏步機、乒乓球桌等文化體育設施,開辦圖書網絡室,購置電腦和圖書,增添各族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從空間上實現互嵌。
三是精神引領多彩生活。發動社區居民成立“五福”藝術團。組織開展“一馬當先迎新年、五福臨門新馬槽”“龍騰賀新年 社區啟新篇”“端午粽飄香 幸福鄰里情”等系列文藝匯演活動,引導轄區老年人積極參加文藝表演,組織志願隊伍上門為老年人打掃衞生、送菜等。
近年來,共有800余名居民成立16支志願服務隊,每年為轄區居民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80余次,實現社會結構自然互嵌。
基層治理促互嵌,共治福安社區
社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創造安全穩定社會環境。
一是營造平安宣傳環境。定期開展社區幹群交流、警民懇談活動,傾情了解居民期待,商戶關注問題,現場解答或承諾服務,共創平安社區。開展安全生産進社區活動,引導居民、商戶規範用電、用氣、用火,增強群眾共建平安社區意識。
二是打造禁毒工作新模式。以“一個&&實現信息化管控,一套機制促進規範化運行,一個社團助力社會化幫教,一個中心做實親情化服務,一條街道助推全覆蓋宣傳”的“五個一”為抓手,聚焦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打造社區禁毒工作新模式,推動社區禁毒治理現代化,實現無毒社區治理目標,增強群眾共享平安社區意識。
三是雙保險提升自治能力。創新推出“紅色物業”服務品牌,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形成“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四位一體”管理共治機制,在轄區設置36個網格,配備36名網格長、800余個聯戶長,深入推進“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網格化管理,兩個機制同時運行發揮作用,創建社情民意聯排、安全隱患聯防、矛盾糾紛聯調、重點人員聯管、政策法規聯宣、困難家庭聯幫、鄰里互助聯動、環境衞生聯治“八個聯”機制,實現小區自治組織全覆蓋、網格治理全覆蓋、物業管理全覆蓋、志願服務全覆蓋、包聯共建全覆蓋、法律援助全覆蓋“六個全覆蓋”,各族群眾自治意識持續增強、自治水平不斷提升。
德育認同促互嵌,共贏福德社會
社區黨委以培養公民良好品德和正確價值觀念為抓手,大力開展德育教育。
一是思想引領強認同。依託道德講堂、新時代市民講習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群眾活動室、心理諮詢室、黨建書吧等綜合性文化服務陣地,不斷提升社區各族群眾思想認識,增強“五個認同”。
二是法治宣傳促意識。按照每季度一次的工作計劃常態化組織轄區各族群眾開展“美在我家”周三夜話主題沙龍系列活動——家庭教育講座,組織居民學習《治安管理處罰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利用“4.15”“12.4”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邀請法律顧問到社區開展法治宣傳,講解《憲法》《民法典》《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掃黑除惡、預防電信詐騙、反邪教和反宗教極端思想、婚姻家庭糾紛等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防範知識;在社區建立法律援助服務站,為社區群眾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提升各族群眾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三是培育社會新風尚。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着力培育文明新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倡導助人為樂、勤儉節約、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文明新風。發動群眾積極推薦、評選文明家庭戶及好人好事。截至目前,累計評選25個文明家庭戶,推薦上報好人好事線索8人次。引導各族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各族群眾精神共融互嵌。
服務民生促互嵌,共創福澤社區
社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民生事業發展規律,全方位推進社區民生發展。
一是以關愛“一老一小”為重點開展服務。主動&&轄區教育資源,開設假期“四點半課堂”系列活動,為社區學生提供書法繪畫、古箏、快板、手工藝品製作、街舞、編程、作業輔導等公益課程,不斷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為各族青少年兒童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開設日間照料養老中心,引進家政、餐飲等企業主動為轄區有需求的老年人服務。今年來,共計開設假期課堂28場次,為轄區300余名有需求的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350余次。
二是以增進各族群眾文化互嵌為重點開展服務。巧用春節、端午、中秋、國慶等節假日,舉辦“鄰里節”活動,設置長桌宴,邀請各族群眾觀演出,品美食,話家常;開展“黨建引領幸福路運動搭起連心橋”社區運動會、三人制籃球賽等進小區活動,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社區居民之間鄰里相親、守望互助的和諧關係,不斷提升幸福感、獲得感,增進各族群眾文化互嵌。
三是以打造各族群眾共享社區為重點開展服務。圍繞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民政救助、義務教育、衞生健康、文化生活等基本公共服務,推出便民利民人性化服務&&,傾力打造“15分鐘服務圈”,努力讓各族群眾就近辦理繳納水電費、電話費、交通違章罰款、郵政業務、家政服務及相關事務,做到用心用情關心關愛社區群眾。設置個性化服務“愛心小屋”,創建開通社區網站及24小時服務熱線,組建16支800人志願服務隊,今年4月,社區下轄4各居委會都被安順市婦聯授予“巾幗家政服務進社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