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後,10歲的唐世旭離開家,一路蹦蹦跳跳來到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裡有他喜歡的象棋、橡皮泥、籃球等玩具和文體用品。
唐世旭是貴州省惠水縣崗度鎮龍泉村人,父母在外打工,平常很少在家。往年暑假,除了偶爾和村裏的其他小孩一起玩之外,唐世旭大部分時間都和手機作伴。
崗度鎮黨務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劉正鑫曾在龍泉村駐村多年,據她介紹,龍泉村有群眾360戶1700餘人,外出務工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裏大部分孩子的經歷都與唐世旭類似。不過,故事的發展在2023年8月發生了轉變。
龍泉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開隆介紹,在幫扶單位和愛心單位的支持下,龍泉村添置了圖書、筆墨紙硯、玩具等物品,並對村委會旁的籃球場進行了升級改造,購置了兒童籃球架,吸引孩子們放學後前來玩耍。周末則協調鄉賢、志願者和鎮村幹部等,給孩子們提供書法、籃球、乒乓球等興趣培訓,並宣講防溺水等安全知識。
2023年底,崗度鎮將這一舉措命名為“26℃童心‘崗’灣”。“26℃是讓人舒服的體感溫度,我們取名26℃童心‘崗’灣,就是寓意讓更多人感到溫暖。”劉正鑫説。今年以來,惠水縣開始在全縣農村推廣這一舉措,取名為“26℃溫馨港灣”,旨在解決孩子課後和假期無人看護等問題。
7月24日,在惠水縣崗度鎮龍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一名小孩正在玩橡皮泥。新華社記者鄭明鴻 攝
記者日前在龍泉村看到,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擺放着一排書櫃、兩張長桌和數張小矮桌。長桌上擺放着10多套筆墨紙硯,一位鄉賢正在指導一個小孩寫毛筆字。在另一邊,有的小孩在玩橡皮泥,有的在用水彩筆給繪畫作品塗色,他們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
“這裡平時每天大概有20個小孩,上課時會多一點,有40人左右。有的村民有事外出時,也會主動把孩子送過來。”劉正鑫説,他們每天會把小孩的活動情況拍成視頻,發在村民微信群裏,讓在外務工的村民也能知道孩子的情況。
“這裡很好玩,有很多玩具,還能遇到很多小夥伴。”唐世旭説。
家住惠水縣蘆山鎮朝陽社區的9歲女孩吳梓琪跟唐世旭有同感。在朝陽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吳梓琪説:“這裡有很多小夥伴,我們可以一起玩游戲。”
7月24日,在惠水縣蘆山鎮朝陽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天津工業大學風箏支教團成員正在指導小朋友練字。新華社記者鄭明鴻 攝
蘆山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陳雲介紹,每週二、四,他們會定期邀請鄉賢、志願者等給孩子們授課,其他時間則由天津工業大學風箏支教團的學生給孩子們上課或輔導作業。“這個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減少了他們接觸手機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安全問題,現在去河裏玩的小孩少了很多。”他説。
惠水縣關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目前已建成“26℃溫馨港灣”24個,開展興趣愛好培養、課業輔導、權益維護、心理健康疏導等關愛活動1000余場次,覆蓋青少年、兒童5000餘人次。(記者鄭明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