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三化”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遵義:“三化”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2024-07-18 17:54:49  來源:遵義市新聞傳媒中心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藏糧於技”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遵義市因地制宜,緊緊圍繞水稻、紅粱、茶葉、烤煙等農作物,推動山地適用小型農機研發推廣應用和農機社會化服務,通過“標準化”建設、“普及化”應用、“集約化”管理,有效推動山地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6%,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標準化”建設 創造農機耕作條件

  黔北山川縱橫,地形切割大,田地資源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長出更多更好的農作物?産生更多的收益?遵義給出的答案是:建設高標準農田。

  “翻田用鋤頭,犁地靠黃牛,運肥裝背篼;煙葉沉又重,走路腳打抖。雖説能夠掙到幾分錢,卻是一年累到頭。”這是播州區西坪鎮桂山村村民劉高俊過去種烤煙的真實寫照。如今,這裡早已換了模樣。

  播州區西坪鎮高標準農田。(播州融媒 蔡城池攝)

  盛夏時節,綠意涌動。桂山村壩區田野廣袤,壟壟白膜整齊劃一,片片煙葉迎風生長。寬闊平坦的田間道路,縱橫相連的大小溝渠,“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煙區新畫卷,讓人心潮澎湃、希望無限。

  高標準農田一頭連着糧食安全,一頭連着農民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桐梓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不斷夯實農業産業發展根基,推動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以來,全縣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18.596萬畝。

  提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好處,群眾紛紛點讚。“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後,我們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産,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農忙季節,我再也不為找不到人工幹活犯愁了。”桐梓縣獅溪鎮黃坪壩區種糧大戶婁方書説。

  這些年,遵義通過實施土地平整、農田水利、農田道路等工程,將機耕道、生産便道、下田坡道、田塊小並大、彎變直等納入宜機化改造項目實施內容,推進“短並長、小並大、坡改平”,全市共新建高標準農田215.25萬畝、改造提升13.7萬畝。

  建好土地、選好産業。遵義市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緊盯水稻、玉米、高粱、茶葉、辣椒、烤煙、生態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産業機械化生産關鍵環節,圍繞産業發展需求,加快補齊優勢産業機械化短板,分區域、分産業、分品種、分作物開展綜合機械化種植,立足小型、實用、多功能原則選擇旋耕機、起壟機、移栽器、施肥器等小型農機,不斷推進標準化種植,提高農機的實用性。

  發展現代農業,土地是基礎,技術是關鍵。這些天,在播州區石板鎮池坪村,貴州卓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根據水稻蟲害情況,投放蜂球進行生物防控。卓豪農業強化科技創新驅動,通過與大學、農科院所深入合作,探索出山地植保無人機飛防、山地水肥一體化栽培、“稻+”生態綜合種養、智慧物聯網等數智農業系統,充分發揮了基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帶動作用。

  “普及化”應用 推廣農機生産技術

  眼下,湄潭縣中國茶海景區4.3萬畝的連片茶園迎來第二茬夏茶的采收。6名採茶工人分為兩組,帶着2&採茶機在茶園裏穿梭作業。不到五分鐘,近百米長的一行茶樹鮮葉就全部收入網袋。

  湄潭縣永興鎮機械化採茶。(遵義市新聞傳媒中心 周國棟攝)

  “機器化採茶節省人工,一台機器3個人,一天可以採茶8000斤,這個産量人工採摘的話需要70人左右。”採茶工人李青勇説。

  近年來,當地利用無人機、除草機、採茶機等農機設備,對區域內集中連片茶園開展開溝、修剪、防護和採摘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茶園管護效果。

  在仁懷市長崗鎮茅坡村高梁基地裏,顆粒飽滿的高粱籽挂滿了枝頭。説起當地農業新變化,高粱種植戶母先霞説,每到秋收時節,伴隨着隆隆的轟鳴聲,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吃進高粱穗,吐出粒粒籽,一茬茬高粱就被收割完了。據悉,得益於高標準農田打造,目前茅坡村土地宜機化率達88%。

  示範引領、高效推動。截至2023年,全市建成9萬畝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核心示範區,其中以仁懷市、習水縣、赤水市為核心的有機高粱示範區,以湄潭縣、鳳岡縣為核心的有機茶葉示範區,全過程開展機械化生産,實現耕種管收烘“一體化”服務。而以湄潭縣和播州區為樣板,則繼續打造“全國水稻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以點帶面推動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

  播州區石板鎮水稻種植基地。(播州融媒 蔡城池攝)

  同時,遵義市還通過“訂單農業”代耕、代種、代管、代收“一條龍”服務,“土地託管”等服務模式,整合區域內農業機械優勢資源,依託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機械裝備和技術優勢,結合不同産業種、管、收時間的不同,不同區域海拔高差種、管、收季節的不同,開展規模化、差異化、異地化錯峰作業,既推動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又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種植水平,節約了農戶勞動成本。

  此外,遵義市還加強山地特色農業裝備的研製與實驗,支持農機裝備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技術改造:

  ——仁懷市探索將稻麥聯合收割機改裝成高粱專用收割機,收割損失率從30%降低到3%左右;將高粱育苗播種機單粒改裝為4粒,播種效率提高了4倍;改進高粱移載機,移栽速度可達人工的80至100倍。

  ——綏陽縣小輝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對水稻收割機的改造,有效促進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實現農機和農藝的有效銜接,帶動農業産業全程機械化作業,有效推動“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加速轉變。

  “集約化”管理 優化農機服務保障

  這些天,在湄潭縣興隆鎮興隆場村,2100畝歐標茶園正在進行夏茶管護。湄潭縣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兩名技術員,帶着植保無人機來到茶農李明福的茶園裏,根據茶園地形地勢不斷變化飛行高度和飛行角度,精準高效地將生物藥劑噴灑到茶葉上,讓茶園管理既輕鬆高效,又節能環保。

  “10多畝茶園,如果人工打藥,最少需要3天時間,但通過‘飛防’的話,不到20分鐘就輕鬆搞定。”湄潭縣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技術員彭剛説,採用無人機噴施,穿透力較強,借助螺旋槳的風力,可以讓農藥噴灑到茶葉的正反兩面,覆蓋更廣、施藥更均勻。

  湄潭縣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無人機飛防。(遵義市新聞傳媒中心 周國棟攝)

  作為國家級示範社,湄潭縣落花屯茶葉專業合作社,擁有專職技術人員33名和各類農機設備100余&(套),不僅可以開展茶産業種植、採摘、管護的全程服務,而且還把業務擴展到了水稻、辣椒等農作物的耕、種、防、管、收“一條龍”服務,既解決了農村農業發展缺技術、缺機械、缺勞動力的問題,也促進了小農戶生産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據悉,遵義市以推動山地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聚焦農業生産薄弱環節和服務小農戶為重點,按照“引導、推動、扶持、服務”的思路,大力培育農機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以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的快速發展,引領農業生産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綠色化,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截至目前,全市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可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農業企業、農機大戶、種植合作社等298家,各類農機設備92.7萬台(套),配備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1740名,有效推動山地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龐飛 張亞 周國棟 劉瑛 蔡城池)

[責任編輯:吳雨 ]

相關閱讀